【成语】:慈乌反哺
【释义】:小乌鸦长大后衔食喂养老乌鸦。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慈乌夜啼》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宋代《事文类聚》亦载:“慈乌,孝鸟也,始则母哺其子,及子长则反哺其母。” 古人观察乌鸦家族互哺行为,将其升华为孝道文化的自然象征。
【拓展】:“慈乌反哺”常与“羔羊跪乳”“寸草春晖”等近义词并列,强调感恩回报的传统美德。例如:他放弃高薪回乡照顾病母,被邻里誉为慈乌反哺;许多留学生学成归国效力,亦是新时代的反哺之义。反义词如“恩将仇报”“鸟尽弓藏”,则形容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之举。
【成语中的动物】:成语中的“慈乌”特指乌鸦等鸦科鸟类。现代动物学发现,乌鸦家族存在广泛的亲代投资与互利行为,幼鸦不仅会反哺父母,更会帮助抚育后代,形成复杂的“家族互助系统”。
小档案
名称:乌鸦
英文名:Crow
学名:
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
体长:33~46厘米
体重:200~600克
隶属科目: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鸦科
传奇指数:★★★☆☆
分布范围:全球分布(除南极),从城市到森林均有栖息
魅力靓照:
乌鸦觅食(图片来源:包图网)
乌鸦间食物传递瞬间(图片来源:Pexels)
外形特征:
乌鸦通体黑色羽毛泛金属蓝紫光泽,喙强健略下弯,鼻孔覆有鬃毛。乌鸦体型较小,颈后呈灰白色,眼睛虹膜呈浅蓝色(成年)或深色(幼年),眼神聪慧灵动。
生活习性:
高智商社群:大脑占体重比达2.3%(接近黑猩猩),能制作使用工具,记忆人类面孔数十年;家族纽带:幼鸦离巢后仍常与父母同域生活,协助防御领地和照顾新孵化的弟妹;食物共享:成年鸦会为伤病家族成员喂食,甚至为老年乌鸦持续供应软质食物。
奇闻轶事:乌鸦竟建立“跨物种养老院”?真的假的?真的!
在北海道东部钏路湿地的边缘森林里,野生动物学家们持续观测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场景:一个乌鸦家族与一群貉竟然形成了动物界罕见的互助养老联盟,而这一切的起源,竟是为了照顾族群中一只失去自主进食能力的年迈乌鸦。
观测始于2021年,研究人员发现一只喙部严重磨损、年龄约15岁的雄性乌鸦黑丸。由于上喙前端断裂,它无法再啄开坚硬的核桃或撬开贝类,这在野外几乎等于被判死刑。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黑丸的子女并未放弃它。它们开始将食物预先啄碎,然后小心翼翼地喂到父亲口中。
研究人员通过隐藏摄像机记录到以下场景:乌鸦的“智慧发明”:乌鸦子女将一颗核桃叼到附近的国道旁,等待车辆碾碎坚果。但当它们试图取食时,却遭到其他乌鸦的抢夺。貉的“武力支援”:这时乌鸦突然发出特殊的“咔嗒-咕噜”叫声。几分钟后,三只貉从灌木丛中现身,驱赶了抢食的乌鸦群。食物的公平分配:貉守护着碎核桃,允许乌鸦家属优先取食软化的果仁,而后貉才会吃掉剩余的碎屑。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合作演化成了更复杂的系统:年轻乌鸦会故意将坚果滚到貉的巢穴附近,甚至引导貉发现食物源;貉群会在乌鸦家族巡逻时同步行动,利用自身体型威慑狐狸、浣熊等共同天敌;貉则依靠乌鸦的高空视野,提前发现人类猎手。
剑桥大学动物行为学家对此评价:“这彻底重塑了我们对动物利他行为的认知。它们不仅跨越物种界限,甚至发展出了代际延续的‘文化契约’。” 更令人深思的是,研究人员观察到当貉群中有年老个体时,乌鸦同样会提供帮助——例如啄击貉背部驱除寄生虫。
来源: 喜涮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