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诊室里,李女士(化名)揉着模糊的眼睛向医生抱怨:“最近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脚上有点小伤口老不好。”经过检查,患者的糖尿病已经引发了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李女士惊讶不已:“糖尿病?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啊!”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何霞主任介绍,这样的场景时有发生。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隐匿发展的并发症。在临床上,有大量糖尿病患者并非因血糖升高主动就诊,而是直到并发症出现明显症状,才被迫走进医院,此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哪些“信号”可能是并发症的警报?
糖尿病并发症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当身体出现以下异常时,需高度警惕,它们可能是糖尿病发出的“求救信号”。
1.眼部病变——悄悄偷走视力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微小血管,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毫无症状,当出现视力模糊、眼前黑影时,通常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是目前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AI图)
2.糖尿病肾病——无声的肾功能杀手
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肾小球在长期高血糖环境下逐渐硬化,功能逐渐丧失。早期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没有任何不适感,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期,将不可逆转地走向肾衰竭。
3.神经病变——被忽视的“麻刺感”
高血糖损伤神经纤维,尤其多见于下肢。患者可能感到手脚麻木、刺痛或感觉迟钝。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血液循环不好”而忽视。最危险的是,感觉迟钝使患者难以发现小伤口,导致严重感染。
4.糖尿病足——小伤口大麻烦
由于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共同作用,小伤口可能迅速演变为难以愈合的溃疡,严重时需要截肢。
5.心脑血管疾病——隐藏的致命风险
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4倍。许多患者第一次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竟然是在心脑血管科住院时。
为何多数患者“被动就医”?
1.早期无症状,忽视监测: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可能无明显不适,很多患者误以为“没感觉就是没病”,长期不监测血糖,不到医院就诊,错过早期发现和干预的机会。
2.并发症隐匿,不易察觉:多数并发症早期进展缓慢,症状不典型,如糖尿病肾病早期仅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患者难以自行发现,直到出现明显水肿、肾功能异常才就医。
3.认知误区,拖延病情: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控制饮食、按时服药便万事大吉”,却忽视了定期内分泌科门诊随访的重要性。
如何远离糖尿病并发症威胁?
糖尿病治疗的核心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定期门诊、长期管理”,主动进行健康管理远比被动应对更能有效控制病情。
1.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摄入;规律运动,餐后散步;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2.定期监测血糖:无论空腹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都需要定期监测,每周监测至少2至4次,并且记录血糖数据,及时掌握血糖变化。
(▲AI图)
3.规范治疗,控制血糖:确诊糖尿病后,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包括个体化饮食和运动指导、降糖方案制定,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4.定期门诊随访: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定期到内分泌科门诊随访。通过专科门诊随访,医生可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给予个体化指导,及时调整降糖方案,维持血糖的长期稳定,从而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专家提醒
内分泌科何霞主任医师提醒:糖尿病并非“绝症”,但其并发症却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慢性疾病。切勿等到并发症找上门才想起就医,唯有主动监测、定期专科门诊就诊、规范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远离并发症的威胁。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文迁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