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图

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们以为的“好习惯”,实际上可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

长期吃素,未必健康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李涛介绍,很多人认为长期吃素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长期纯素食容易导致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B12、Omega-3脂肪酸、维生素D、铁、锌等关键营养素摄入或吸收不足。《美国临床营养杂志》数据显示,5年以上严格素食者中,62%存在维生素B12不足。

李涛举例说,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是维持神经细胞髓鞘(suǐqiào)完整的关键。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直接损伤脑血管,还会干扰大脑的正常代谢,增加β淀粉样蛋白沉积,而β淀粉样蛋白沉积正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物。同时,植物中的ALA(亚麻酸)转化为DHA/EPA的转化率不足5%,无法替代DHA/EPA对神经元膜结构的保护作用,从而使突触可塑性下降,记忆形成受阻。

长期静养,隐患重重

有些老年人因担心关节受伤而选择“静养”,长期缺乏运动,同样会带来问题。李涛表示,运动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长期静养会使身体血液循环减缓,大脑供血不足,影响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清除。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防指南(2024)》指出,体育锻炼能降低痴呆的风险。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改善脑部营养供给,还能刺激神经元的生长,增强脑细胞的活力,帮助大脑释放“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元的连接,增强认知功能。“长期缺乏运动还可能引发肥胖、高血压等疾病,而这些疾病都是老年痴呆的重要诱因。”李涛建议,“推荐在安全前提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比如快走、骑固定自行车、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

过度求静,大脑“变懒”

此外,很多老年人讨厌聒噪环境、追求安静,觉得这样能让身心放松。但李涛提醒,如果过度追求安静,不与外界沟通、长期社交孤立,会使大脑对外部感知沉滞、反应迟钝。“大脑是一个极其依赖刺激的器官,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的信息输入是对大脑产生刺激的重要方式。社交活动能刺激大脑多区域协同工作,让神经元保持活跃。”

2024年,《柳叶刀》杂志常设委员会更新第三版《痴呆预防、干预和照护重大报告》,其中指出14个痴呆危险因素,分别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听力受损、高血压、吸烟、肥胖、抑郁、缺乏身体活动、糖尿病、过度饮酒、创伤性脑损伤、空气污染、社会孤立、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经治疗的视力受损。

来源: 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