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就诊时机与日常管理

--科学守护健康的指南

普宁市麒麟镇卫生院药剂科陈耿森主管药师

感冒作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更是多种多样的。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表示,监测显示,近期处于流感相对高发期,但未超过上一年流行季的水平。全国发热门诊、急诊患者数量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总体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未出现医疗资源明显紧张的情况。由此说明大家对预防感冒做得较好。根据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本文将从感冒的前预防、后干预与其分类,三个维度进行解析并合理的就诊时机和系统梳理患者日常管理要点,帮助公众建立科学的疾病认知体系。

一、感冒的前预防的方法很多,包括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注意卫生、合理饮食、接种流感疫苗等。

1.加强锻炼:可根据自身体质,相应选择打太极、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坚持运动2次以上,可增强体质,降低感冒发生的几率。

2.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熬夜,保证每天有7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3.注意卫生:做到饮食前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开风扇、空调的需要定期清洗家电,减少病菌入侵。

4.合理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不挑食,多样化饮食,适量增加红肉、鸡蛋、牛奶等食物的摄取里,为身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等,当然要根据自身情况,过敏体质要特殊处理。长期摄入不足的,可以口服蛋白粉、维生素片等国家批准的保健品,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预防感冒有帮助。

5.接种流感疫苗:体质虚弱者可在每年流感季到来前接种流感疫苗,体内产生抗体后就可防止感染流感病毒。

6.出入场所: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可降低患病概率。

二、万一真的感冒了,我们也不必过度紧张,放好心态,感冒后干预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生活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1、生活干预

感冒初期可通过多体息、多喝温水缓解症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加重病情。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2、物理治疗

对于鼻塞症状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咽喉疼痛可尝试温盐水漱口。发热时可使用温水擦物理降温。头痛可尝试太阳穴按摩缓解。保持适宜室温湿度可减轻呼吸道不适。

3、中医调理

风寒感冒可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风热感冒适合使用银翘解毒片清热解毒。体虚易感者可服用玉屏风颗粒增强抵抗力。生姜红糖水有助于驱寒发汗。穴位按摩可辅助缓解症状。

建议患者建立症状日记,记录发作时间、诱因、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当感冒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周或加重时,应及时就诊。

三、感冒的分类及主要症状总结,具体如下:

1、 西医分类及症状

(1)病毒性感冒

普通病毒性感冒: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症状以鼻塞、流清涕、咽痛为主,少且稀。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甲、乙型)引发,表现为高热(>38.5℃)、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呼吸道症状较轻。

(2)细菌性感冒

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症状包括脓涕、黄痰、扁桃体化脓,常伴高热。2、中医分类及症状

(1)风寒感冒的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涕、咳自,舌薄自。

(2)风热感冒的症状:高热、咽红肿痛、流黄涕、咳黄痰,舌尖红。

(3)暑湿感冒的症状:夏季多发,伴恶心、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4)气虚感冒的症状:反复发作、倦怠乏力、自汗,多见于体弱者。

总而言之,大家在感冒期间应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可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感冒大多数属于自限性的,就是说,没有意外的话7天左右通过我们自己机体的抗击会产生抗体,消灭感冒病毒这个敌人,症状也就会逐渐缓解,甚至完全消失,但是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减少感染机会。记住,每一次及时就医都是对生命的尊重,每一项科学前预防都是对未来的投资。让我们以理性态度面对疾病,用科学方法守护健康。

来源: 陈耿森药学服务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