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科学普及,言之有据。为保证肿瘤知识科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即CACA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四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大家分享核心知识,摘取部分内容,供参阅使用。
问题15:淋巴瘤患者康复后,如何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回归社会,有哪些建议和指导?
核心观点一:定期复查监测健康状况,降低复发风险。
观点解读:治疗后需按医生要求定期做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帮助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或治疗副作用。即使身体感觉良好也要坚持随访,医生会根据结果调整康复计划。
核心观点二:心理调整与病友互助小组帮助重建信心。
观点解读:康复期可能出现焦虑或自我怀疑,可通过心理咨询、病友互助小组学习情绪管理技巧。保持乐观心态能更快适应生活节奏,家人支持也能增强安全感。
核心观点三:均衡饮食 + 适度运动 + 规律作息是基础。
观点解读: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避免高油高糖。根据体力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每天睡够 7 ~ 8 小时。这些习惯能提升免疫力,促进身体全面恢复。
核心观点四:分阶段制订职业康复计划,避免过劳。
观点解读:先尝试短时间工作,逐步增加强度。必要时咨询职业康复师,调整岗位或工作方式。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感到疲劳及时休息。
核心观点五:预防感染需加强防护和疫苗接种。
观点解读:康复期免疫力较弱,外出戴口罩、勤洗手,远离人群密集处。接种流感、肺炎疫苗能减少感染风险,出现发热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核心观点六:主动社交融入社区,减少孤独感。
观点解读:参加兴趣活动或志愿者服务,逐步恢复人际交往。家人陪伴和社区支持能帮助找回生活价值感,减轻患病带来的心理落差。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