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17级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在广东沿海登陆。这一被称为今年西北太平洋“风王”的台风,让沿海高层建筑面临严峻考验。据新闻报道,广州塔内的减震控制系统在台风掠过时出现明显摆动。建筑物中有哪些抵御台风的“定楼神针”呢?它们又如何化解台风袭击?
来源:DV现场
台风威胁:摩天大楼变身巨型吉他
想象一下,高层建筑在台风中就像巨大的吉他琴弦。当风吹过建筑时,会产生类似拨动琴弦的效果,引起建筑振动。这种振动的频率在特定风速下会达到建筑自振频率,产生共振效应。就像歌手用精准的音调震碎玻璃杯一样,风也能“唱”出让建筑剧烈摇晃的频率。
对于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这种风致振动更加明显。建筑顶部在强风中的位移甚至可达1米以上,这不仅影响结构安全,还会让内部人员产生类似晕船的不适感。
为了有效减轻超高层建筑的风致振动,工程师通常会采用两类阻尼系统:一类是调谐液体阻尼器(TLD),另一类是调谐固体阻尼器(TMD)。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种阻尼器的主要区别。
液体阻尼器:建筑的“内置海洋”
液体阻尼器可以比作在建筑顶部安装了一个智能控制的“内陆海洋”。就像水桶中晃动的水能抵消行走者的晃动一样,调谐液体阻尼器利用液体波动来稳定建筑。
01 精准调谐如同“声波抵消”
TLD的液体晃动频率被精确设计为与建筑自振频率匹配,就像降噪耳机产生反向声波来抵消环境噪音一样,液体晃动产生的力正好与建筑振动方向相反。
02 能量转化如同“水力发电”
台风作用于建筑的机械能通过液体晃动转化为热能,类似于水力发电站将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只不过这里是将破坏性能量转化为无害的热量。
03 消防水箱的“一物两用”
许多建筑的消防水箱被设计成兼具TLD功能,不仅用于储水,还能自动稳定房屋,实现“一举两得”。
固体阻尼器:高楼的“平衡大师”
最常见的固体阻尼器之一是调谐质量阻尼器。当建筑受到风力或地震等外力引起的振动时,阻尼器中的质量块会产生与建筑振动反相的运动,通过惯性力抵消振动。质量块与建筑之间的阻尼装置(如黏滞阻尼器)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从而达到减振效果。
台北101大厦的660吨钢球阻尼器被亲切地称为“风阻尼球”,它就像建筑的心脏一样,通过有节奏的“跳动”来抵消外部干扰。这个巨型钢球悬挂在大楼内部,当台风来袭时,它的摆动幅度可达1.5米,宛如一个巨大的钟摆,用惯性力将建筑“拉”回平衡位置。TMD的工作原理类似于高级汽车的减震系统,当遇到颠簸时,减震器会吸收冲击能量,确保乘车平稳。
01 频率调谐如同“收音机调台”
工程师像调收音机频率一样,精确调谐阻尼器的振动频率,使其接近建筑的固有频率,以通过质量块的反向运动或液体的能量耗散有效减小建筑振动幅度。
02 多重防护如同“保险组合”就像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一样,现代建筑往往采用多种阻尼器组合,形成多层次防护体系。
液体vs固体:区别何在?液体阻尼器:如同“太极高手”
液体阻尼器的工作方式类似于太极拳——以柔克刚。它不直接对抗风的力量,而是通过液体流动来引导和化解能量。就像暴雨时海绵吸收雨水一样,液体阻尼器“吸收”风的能量,通过内部摩擦将其转化为热能。
固体阻尼器:如同“拳击手反击”
相比之下,固体阻尼器更像是一位拳击手——用精确计算的反向运动直接对抗风的推力。当风将建筑推向左时,阻尼器的质量块就向右运动,产生抵消力。
两类阻尼器的特点对比:
1.液体阻尼器好比“水箱中的波浪”,利用液体的晃动来吸收振动能量;固体阻尼器好比“摆动的巨石”,通过质量块的反向运动来抵消建筑的晃动。
2.液体系统维护简单如“鱼缸”;固体系统需要精细调试如“精密手表”。
3.液体方案成本较低如“经济型轿车”;固体方案性能卓越如“专业赛车”。
为什么有的建筑选固体阻尼器,有的选液体阻尼器?
这主要取决于建筑的结构形式、功能需求、空间条件、成本控制、维护要求以及设计目标等多种因素。下面我们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对比分析:
一、工作原理与响应特性
结论:对风振控制要求高、结构刚度变化复杂的建筑(如上海中心),倾向于使用固体阻尼器;而对大周期风振、空间受限或需多功能集成的建筑(如广州塔),液体阻尼器更具优势。
二、空间与安装条件
案例:广州塔采用液体阻尼器,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顶部空间狭小,且1200吨的水箱同时作为消防储备水,实现“一物多用”。上海中心顶部空间充足,且结构强度高,适合安装1000吨的巨型固体阻尼器。
三、成本与维护
结论:预算有限或追求低维护的项目更倾向液体方案。
四、多功能性与创新设计
液体阻尼器的优势在于多功能集成:水箱可兼作消防水池(如广州塔)。可用于冷却系统或雨水收集。更安静,适合对噪音敏感的环境。固体阻尼器则更具科技感与展示性:如台北101的“风阻尼球”已成为地标性观光景点。上海中心的“慧眼”阻尼器融合了艺术与科技,提升建筑形象。
五、结构类型的影响
传统塔楼结构(如上海中心大厦、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结构规则,振动模式明确,适合使用固体TMD进行精准控制。
特殊结构(如广州塔的纤细塔身、CCTV大楼的悬臂结构):振动模式复杂,液体阻尼器通过多个水箱分布布置,更易适应复杂动力特性。
总结:选择依据一览
简单来说:固体阻尼器像“精密钟表”——精准、高效,但贵且需保养;液体阻尼器像“智慧水袋”——灵活、经济,还能“兼职”。因此,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会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案,甚至在一些项目中两者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减振效果。
全球众多地标建筑将阻尼器技术发挥到极致。在我国,以下著名地标建筑都·应用了阻尼器技术:
想知道阻尼器的更多应用吗?第二届浙江科学传播大赛科普讲解赛道的两位获奖选手为你揭晓:
二等奖作品《涟漪有“调”——调谐液体阻尼器的柔波之舞》(吴蝶兰,浙江省地震局)
三等奖作品《真武阁的“隐形”英雄——悬空柱》(王玺羽,台州市科技馆)
未来,阻尼器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就像为建筑配备“自主神经系统”,能够实时感知风的变化并自动调整防护策略。这些看不见的守护者将继续在风暴中保持建筑的优雅与稳定,守护着城市的安全。
审核专家:周吕文,2025年度浙江省网络科普达人,宁波大学机械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来源: 科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