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经常戴眼镜会让度数越来越深,是真的吗?”
“孩子刚查出近视,到底该让他上课戴、平时摘,还是全天都戴?”
关于近视后如何戴眼镜,几乎每位近视朋友(尤其是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疑问。其实,戴眼镜的频率没有统一答案,关键看戴镜目的、近视度数、眼睛状态等,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让你看完不再纠结!
不同度数,戴眼镜频率可以不一样
戴镜目的不同,戴镜方式也不一样。度数稳定,无近视防控需求,仅矫正屈光不正者,可根据屈光度数、眼位情况来选择戴镜方式。
1.低度近视(低于300度),眼位正常者:灵活按需戴
总体原则是看得清楚可不戴,看不清楚时需戴上。若看远处仅轻微模糊,日常活动、近距离用眼(看书、手机)无不适,可按需戴眼镜。看远看不清楚时,如上课、看电影、坐公交地铁等,需戴上眼镜;看近看得清楚时,如吃饭、写作业、看书等,可不戴眼镜,以及看远无需精准视物时,如散步、居家放松等,可摘掉眼镜让眼睛休息。
但是,如果看远时比较费力,需要眯眼等,哪怕度数没到300度,也建议常戴,避免眼睛过度调节。
2.中高度近视(300 度及以上):建议一直戴
无论300-600度中度近视,还是600度以上高度近视,除睡觉、洗澡外,其他时间建议全程戴镜,包括看书、看手机、居家走路等场景。
中高度近视者不戴镜,看远明显模糊,眼睛会“用力看”,容易引发眼酸、头痛;看近处也需要更大调节力,反而更累。全程戴镜能让眼睛放松,减少疲劳,有利于控制度数。
另外,高度近视常伴眼轴变长、视网膜变薄,存在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而且不戴眼镜不仅影响生活安全(外出时摔倒、碰撞),长期过度用眼会增加眼睛疲劳。
孩子戴离焦镜,建议每天戴满12小时以上
具有近视防控需求的青少年,无论是低、中、高度近,均需全天戴多点离焦镜或点扩散等近视防控镜片。
现在很多孩子早发近视,家长常选离焦镜控制度数。这类眼镜通过特殊光学设计,让中心影像清晰落在视网膜上,同时让周边影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即“周边近视性离焦”)。这种设计能向眼睛传递“不需要变长”的信号,从而减缓眼轴增长,达到延缓近视发展的目的。
那么,离焦镜又该戴多久呢?有什么讲究吗?
爱尔眼科提醒,建议孩子每天戴满12小时以上,覆盖白天所有用眼场景(上课、写作业、看书、户外活动)。只有让眼睛多数清醒时间处于离焦镜“保护”下,才能持续控轴,延缓眼轴增长。若仅偶尔戴(如上课戴、回家摘)或每天只戴6-8小时,近视控制效果会大幅打折。
离焦镜对配镜参数等要求较高,建议前往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验配。而且在戴离焦镜的同时,仍需保持好的用眼习惯—— 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每用眼20分钟看6米外(约20英尺)的东西20秒、写作业保持“一拳一尺一寸”姿势,才能更好地保护眼睛。
这些误区别踩!很多人都错了
误区1:戴眼镜会让度数越来越深
度数加深与戴眼镜无关,主要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用眼姿势不对、遗传等导致的。明明近视了却不戴眼镜,反而可能由于眼睛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导致视疲劳和过度调节,度数涨更快。
误区2:一副眼镜能戴好几年
眼镜戴久了会出现镜片磨损、镜架变形等,影响看东西清晰度,严重还会伤眼。对于近视防控类型的镜片如多点离焦或点扩散的镜片,还会影响近视的控制效果。孩子视力变化快,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的视力检查,如果戴普通眼镜看不清或看东西费力,应及时更换眼镜。如果是戴离焦镜,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以便及时调整防控方案。
成人视力相对稳定,戴普通眼镜时,可每年检查一次,眼镜不合适及时换,别硬凑着戴。
总之,眼镜核心是帮眼睛“轻松看清”,孩子戴离焦镜还多了“控制近视”的需求。根据近视度数、眼睛状态选对戴镜方式,定期复查调整,才能让眼镜更好地成为我们看世界的好帮手。
来源: 南京爱尔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