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诊疗过程中,针对一些病患,医生会运用注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然而在使用这些抗生素前,护士一般会先给患者做皮试,那么有些患者会问,皮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是否是多余的医疗操作?就在今年曾有一篇新闻报道,江苏一名23岁的女子因喉咙不适,于4月25日晚前往当地一家诊所就诊,但输液开始仅2分钟左右便突发呕吐、昏迷,后经120抢救无效身亡。尸检报告明确指出,死因为药物过敏引发的休克。面对这个惨痛的教训,遵循合规的医疗操作是多么的重要,下面带大家一起共同认识皮试。

一、什么是皮试
皮试是皮肤(或皮内)的敏感试验,具体来说是将一定浓度的致敏原或者药物注射到皮肤内,通过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的反应,判断机体是否对该物质过敏或产生免疫反应。现有的皮试试验主要有以下几种:皮肤点刺试验、皮肤贴斑试验以及皮内试验等。
二、哪些药物需要皮试、结果有哪些
皮试的结果主要是阳性与阴性,若用药前皮试为阴性,则提示可以使用此药物,相反结果为阳性,则应禁止使用,若对皮试结果有怀疑,应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做对照试验。下面介绍几种皮试阳性以及其相关的变化。
抗生素类的药物:我们在诊疗过程中的抗炎、抗感染治疗,通常会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如临床上青霉素皮试阳性其表现在注射部位会有皮丘局部隆起,周围有可能出现红晕和硬结,直径大于1cm,或者在红晕周围出现伪足,伴有瘙痒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皮疹以及胸闷、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反应。
生物制品类药物:又如人类在遭受创伤(特别被生锈的钉子扎伤)后,对于伤口,我们会及时使用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避免破伤风发生。而破伤风皮试阳性其表现主要包括皮丘红肿、硬结、红晕、瘙痒,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具体表现为皮丘红肿范围通常在5-10毫米之间,硬结直径一般在1-1.5厘米之间,硬结周围可能出现红晕,范围通常在1-3厘米之间。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皮丘部位瘙痒,极少数情况下,破伤风皮试可能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局部麻醉药:如手术需要时用到麻醉药物,普鲁卡因就要进行皮试,出现皮丘隆起增大,直径≥1cm,红晕范围≥3cm;出现伪足(皮丘周围有红肿隆起的线条状突起);局部伴有明显瘙痒感等一些全身表现为阳性,
还有其他一些,如肺结核筛查,其肺结核皮试阳性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通常硬结直径大于1cm,或者红晕直径大于4cm。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三、皮试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皮试前:主动向医生或护士如实告知既往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及不良反应史,皮试前避免饮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易过敏食物(如海鲜、芒果等)。皮试要选择合适的部位,应尽量避开瘢痕、硬结或压痛处,远离血管、神经分布集中的地方,同时在皮试后的部位不可搔抓或揉按,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2、皮试中:配合操作,放松心情,过度紧张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应激反应,影响皮试结果判断。
3、皮试后:严格遵守医生规定的观察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具体因药物而异),在指定区域安静等待,不可随意走动或离开。观察期间注意皮试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瘙痒、皮丘增大等局部反应,以及是否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头晕等全身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皮试后密切注意观察变化,即使皮试结果为阴性,在使用药物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部分人可能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如用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皮疹、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确保自身安全。
皮试在我们诊疗就医过程中虽是小事,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稍有不慎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皮试,可以减少患者因药物过敏带来的风险,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来源: 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