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恐怖大家可能又一次感受到了,年仅40岁的云海肴创始人突发心梗病逝。很多朋友感叹:这么年轻、这么有钱都防不住心梗,我们普通人只能坐以待毙了。甚至张医生以前救治过的那些患者也说心梗就像是开盲盒,不到发病那一刻真的无法预料。

但张医生却不那么认为,反而觉得这是大家在为自己面对疾病时的疏忽大意找了个借口。因为张医生有个习惯,出院前都会再仔细询问一遍患者的发病过程,虽然很多心梗患者反复强调“我这是第一次发病”,或者是“我刚刚发病几个小时就来医院了”,但我们真的可以找出他住院前几天甚至是更久的发病征兆,只不过被我们轻易的忽略了。

一、做到早期预警,心梗给了我们机会

都说心梗是突如其来的,为什么还会有征兆?这和心梗发病的原理是有关系的:

大多数心梗是冠心病长期慢性进展、最后急性加重的结果。这就相当于家里的下水管道,用了多年已经逐渐长了厚厚的水垢,虽然排水速度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顺畅,但依旧够用,大多数朋友其实并不会在意,直到某一天你倒进去一大坨油乎乎的食物残渣,管道就彻底堵死了。如果我们足够小心仔细,其实是可以在没堵之前就及时发现排水变缓慢、给予疏通的。这就类似于很多患者在心梗前就发现了早期症状,通过吃药或者下支架开通血管,从而避免心梗的情况。

所以,发现冠心病早期的“蛛丝马迹”就格外重要。劳累后胸痛胸闷,这种典型症状大家都可以发现,但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人才有这样的表现。而大多数人的症状其实根本不典型,以至于即使心肌缺血正在发作,我们却没有往心脏病上考虑,从而耽误了提前治疗的机会。而下面这几个早期症状,我们就要格外警惕:

二、及时发现3种不典型的早期症状

  • 1.胃疼,可是吃胃口药却好不了。

不少心梗患者发病前都有过“胃疼”的经历,有的甚至做了胃镜、吃着胃口药也好不了。这其实不是胃病,可能是心肌缺血在发作。因为人体内心、肝、脏这些器官的痛觉是由植物神经掌管,这些神经有一大特点就是迟钝。迟钝到这些器官出了毛病,表现出来的疼痛性质和位置却差不多,而心脏和胃就常常让人混淆。所以,如果出现胃口不舒服,吃了胃药还不好,多长个心眼,查查心血管堵不堵。

  • 2.反常的血压心率变化。

我们的心脏面对血管狭窄时,自己就可以通过一系列变化来增加冠脉血供,从而缓解心肌缺血,比如增快心率、升高血压,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所以,我们也可以逆向思维,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就反复出现血压和心率的异常变化,要小心心肌缺血的可能。

  • 3.频繁的心慌。

不同位置的心血管狭窄都会诱发心律失常,比如右冠状动脉堵塞常见心动过缓,左侧前降支堵塞常见室性早搏、室速。所以,如果最近总是反复出现心慌、心律不齐,不仅要小心甲亢、低血钾,也要小心冠心病。

三、发现冠心病,只做一张心电图可不够

那出现这些问题我该怎么查呢?做张心电图就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除了突发急性心梗时的心电图典型到可以直接用来诊断。一张普通的心电图是很难判断出血管狭窄的,即使血管狭窄严重,如果不犯病,心电图也往往表现不出来。所以,心电图没事不代表心血管就没事。

我们至少需要做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看看一天当中有没有心电图波形的动态改变,或者做一个运动负荷心电图,模拟劳累状态诱发出心肌缺血,才可以发现冠心病。

对于年龄大于45岁,具有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朋友,可以门诊完善冠脉CTA进行心血管的筛查。但如果已经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了,那就不要犹豫,直接住院做心脏造影!

我是心血管内科张医生,如果喜欢我的科普文章,就请点赞吧!还可以转发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关注我还可以看到更多心脏病的健康知识!

来源: 心血管内科张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