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科学普及,言之有据。为保证肿瘤知识科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即CACA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四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大家分享核心知识,摘取部分内容,供参阅使用。
问题11: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淋巴瘤治疗中适用于哪些情况,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移植方式?
核心观点一:自体移植适用于复发难治侵袭性淋巴瘤,异基因用于高危或特定类型。
观点解读:自体移植适合化疗后部分或完全缓解的复发、难治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利用自身干细胞,风险较低。异基因移植则针对化疗不敏感或高危复发病例,通过供体细胞增强治疗效果。
核心观点二:自体移植并发症少但复发风险高,无须供者。
观点解读:自体移植用患者自身干细胞,不需匹配供者,手术风险低、恢复快。但缺乏供体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治疗后复发概率较高,尤其对部分高危患者效果有限。
核心观点三:异基因移植抗肿瘤效应强但风险大,需供者匹配。
观点解读:异基因移植的供体细胞能识别并清除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率,适合高危患者。但需找到合适供者,术后可能出现排异反应(如 GVHD)、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核心观点四:移植方式需综合患者状况、疾病特征及医疗条件。
观点解读:选择时需评估患者年龄、身体状态、淋巴瘤类型及分期,权衡移植风险与生存获益,结合医院技术水平和经验,由多学科团队与患者讨论后决定个性化方案。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