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普之光照亮文明实践,用古海岸故事连接古今未来。9月21日,由古林街道办事处、区人大办公室、区教体局、区科协、滨海科技馆、滨海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服务中心(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联合主办的2025年滨海新区古林街道全国科普月活动暨第二届“科普·古海岸”活动在大港万达广场启动。作为承载古海岸地质遗迹保护与科普宣传的重要场馆,区文保旅游服务中心(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积极响应“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号召,通过本次“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让深藏于馆内的古海岸遗迹“活起来”,筑牢社会教育与文明实践的桥梁。
活动现场,辖区学校代表、居民齐聚现场,共赴这场兼具人文温度与科学深度的盛会。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的科普展位前人头攒动,成为现场活动中最具吸引力的“科普打卡点”之一。讲解老师化身“地质探秘向导”,通过实物展示、图文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向现场观众系统介绍古海岸遗迹的形成历程——从距今约6000年以来渤海湾的海陆变化,到贝壳堤是如何层层堆积,生动还原了天津滨海地区“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展台中央,馆藏珍稀标本格外引人注目:形态各异、色彩艳丽的蜘蛛螺、鹦鹉螺、凤螺、涡螺……,讲解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贝壳的属名、分类等,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渤海湾西岸沿海平原的历史变迁与这些神奇海洋贝类的奥秘。与此同时,来自大港第一小学和大港第三小学的“滨小宣”们的表现同样亮眼。这些“滨小宣”志愿者身穿校服,佩戴着绶带,大方自信地向观众介绍古贝壳堤的“前世今生”:“大家知道吗?贝壳堤的每一层贝壳都像一页书页,记录着大海的进退……”他们还向群众发放《贝壳堤科普宣传手册》,让科普知识“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现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驻足聆听,小朋友们一边翻看手册,一边向小讲解员提问,气氛热烈而温馨。
此次活动不仅是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践行社会教育使命的生动实践,更搭建了“专业科普+文明实践”的融合平台。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科普基地、天津市青少年海洋知识教育基地,博物馆始终以“传播科学精神、守护地质遗产”为己任,致力于让古海岸遗迹从“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资产”。未来,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将继续深耕青少年科普领域,创新推出更多特色项目,进一步延伸知识边界、丰富教育形式,让古海岸遗迹的地质魅力与文化底蕴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的种子在科普月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滨海新区文明实践贡献更多“博物馆力量”。
来源: 古海岸遗迹博物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