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7月5日(周六)下午,“同济科普讲堂”上,一场关乎未来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合作正式启航。佛山大学材料化学系、佛山市同济小学和佛山市科技人才协会共同签署《党建引领未来科技人才协同培育框架合作协议》,一场名为《“氢”有独钟 未来已来》的科普盛宴在同济科普讲堂精彩上演,三方构建起“组织共建、阵地共享、人才共育”的创新机制。




党建领航,凝心聚力育英才

签约仪式现场,党徽闪耀,气氛庄重热烈。佛山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材料化学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罗杰,佛山市同济小学党总支书记叶伟军,佛山市科技人才协会党员、常务副会长廖卫平三方党组织代表共同签署《党建引领未来科技人才协同培育框架合作协议》,标志着以红色党建紧密链接的“党建共联、资源共享、人才共培”的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正式形成。协议明确了如下三方面的共建关系:

一是组织共建强根基:三方党组织定期联合开展主题党日、科技党课,共学创新理论、共议培育科技人才大计,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的育才合力。

二是阵地共享拓平台:佛山大学重点实验室、科技人才协会创新实践基地、同济小学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等面向全市青少年有序开放,打造成“行走的科普课堂”。

三是人才共育结硕果:协会资深科研专家、高校党员教授骨干、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将组建“红色导师团”,为青少年科技成长提供全链条的指导。

三方代表握手达成共识:将以党建为引擎,深度融合高校智力资源、协会平台优势与基础教育沃土,合力为佛山乃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事业播撒希望、培育栋梁。



科普报告解密氢能绿色战士

“同学们,奥特曼圣剑上的‘水、岩、风、火’象征自然界的能量。而今天的主角——氢,正是宇宙中最轻的舞者,最清洁的‘能量战士’,蕴藏着驱动星辰的能量!”佛山大学陈旻教授的开场白瞬间点燃全场。作为广东省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的领军学者,陈旻教授用一堂《“氢”有独钟,未来以来》沉浸式的科普课,为同学们揭开了氢能的神秘面纱。

重塑能源认知:当一辆公交车驶过,车尾排出的竟是可饮用的纯净水;当一架无人机安静掠过天空,它的动力之源来自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氢。它不像煤炭与石油,沉睡于地层深处亿万年才得以释放能量;氢的燃烧是轻灵的化学反应,只与水为伴,近乎零污染。

同学们认真聆听陈旻教授的讲述,觉得不可思议。1公斤氢气蕴藏的能量足以驱动轿车飞驰百公里,而它唯一的“余烬”,是纯净得可饮用的水滴。

破除安全迷思:面对“谈氢色变”的疑虑,陈旻教授以氧气瓶模型为例,向同学们诠释了“氢气泄漏会快速上升消散,而氧气泄露反而易形成爆炸环境。科学认知才是破除偏见的关键!”同学们也消除密封氢燃料电池安全疑虑,频频点头。

开发利用大自然的阳光、风能、水能虽丰沛,却难储难运。而氢能如灵活容器,可跨时空转移绿色电力。富余绿电可转化为氢气储存,需要时再通过燃料电池释放为电能与热能,赋予能源网络前所未有的柔性与韧性。陈旻教授描绘着氢能源的广阔应用场景。

触摸本土成就:当陈旻教授介绍到佛山已建成227座加氢站,飞驰氢能大巴穿梭湾区街道时,孩子们纷纷挺直腰板——这些曾出现在新闻里的“高科技”,原来就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运转。陈旻教授展示实验室联合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更让少年们触摸到“佛山智造”的硬核实力。


氢光可期,未来以来

“原来我们并非只能等待未来,氢能技术已触手可及!”来自佛山市禅城区绿岛湖学校的许涛乐同学有所感悟。另一位同学在观察水电解实验时惊叹:“氢来自水,燃烧又变回水——这简直是宇宙最完美的能量循环!”科学探索的种子,已在年轻的土壤中扎根萌发。

“氢有独钟 未来已来”不仅是一场科技展示,更是一把钥匙,为青少年打开通向可持续未来的探索之门。氢能以其清洁本质与无限潜力,在修复生态创伤、守护人类健康的道路上点亮明灯。




实践探秘氢能实验室

继7月5日的《“氢”有独钟 未来已来》科普报告点燃科学热情后,7月6日,同学们跟着老师走进了位于佛山大学的广东省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佛山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夏冬生,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穿越微观与未来的探秘之旅。

科技实践偏见

氢气安全吗?
氢气泄漏了会不会大爆炸?

氢气安全实验室,一场颠覆认知的演示正在进行:
“氢气泄漏会垂直上升扩散,而丙烷在地面聚集形成可燃云团。”夏冬生书记解释道,并启动对比装置,传感器实时显示数据——氢气浓度迅速降至安全值,丙烷浓度却持续攀升。同学们终于屏恍然大悟:“氢气比空气轻13倍,就像蒲公英向上飞散!”

微观世界现奇观:夏书记透过高倍电子显微镜,氘原子在纳米材料中的运动轨迹清晰可见。“原来让汽车跑起来的能量,就藏在这些小不点的碰撞里!”林小宇同学在观察记录本上画满原子结构图。

氢能科技新魔法在“氢能小工匠”体验区,夏书记向同学们演示了用简易电解装置从水中制备的氢气成功发电,再驱动电车奔跑。同学们都欢呼响起:“水变电!这就是魔法般的科学!”




【结语:氢光耀未来】

佛山大学、同济小学、科技人才协会共同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共育未来科技人才”的合作,正在佛山沃土上构建“小学启蒙兴趣、高校锻造能力、产业实现价值”的科技人才成长闭环。“科研很苦,坚持很酷”正激励着一代代的科技人才不断的探索、实践,氢能革命的浪潮与广袤的宇宙共鸣,共同奏响人与科技、自然和谐共生的湾区新篇章。



来源: 佛山市科技人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