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讲话精神,激发青少年科学梦想和科学斗志,9月23日,区文保旅游服务中心(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携手大港福源小学共同举办了以“探索自然奥秘 点燃科技梦想”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展示丰富的贝壳标本、举办专题讲座及互动问答等形式,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大门。


伴着同学们满溢的期待,活动正式开始,多功能厅内座无虚席,1-6年级的80名学生代表现场参与,其余学生通过班级直播同步收看。活动伊始,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的宣教老师首先带领学生们进行了贝壳标本的预观,各式各样的贝壳标本让学生们惊叹不已!


随后,活动进入了高潮部分——校外科学副校长聘请仪式。学校特聘请了具有丰富科学教育与科普讲座经验的中国发明家协会会员刘月升老师担任校外科学副校长,旨在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


在博物馆主题课程讲解环节,宣教老师以“观古海岸遗迹 看海陆变迁”为题,为同学们拉开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通过生动的PPT课件,宣教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距今约6000年以来,渤海湾海岸线是如何一步步东移至今,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贝壳堤平原的“沧桑巨变”。同时,宣教老师还详细拆解了贝壳堤的形成过程,让同学们理解,这些珍稀的自然遗迹是由大量的贝类在潮汐与波浪的筛选和搬运下,沿着当时的海边堆积起来的,贝壳堤如同一行行大地的密码,精确地记录了不同时期海岸线的位置、形态和环境。


当一件件馆藏珍稀标本呈现在同学们眼前时,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惊叹。被誉为“海洋活化石”的鹦鹉螺、形态奇特的蜘蛛螺、水字螺,以及构成天津古海岸贝壳堤的毛蚶、文蛤等常见贝类,让同学们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与“沧海桑田”的变迁有了更深刻、更亲切的理解,在趣味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气氛热烈。



刘月升老师以“我的模型水火箭的探索和创新之旅”为题的讲座则更加生动有趣,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科学教育、发明创造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解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们勇于提问、探索、记录。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水火箭升空所依据原理,并播放制作水火箭的教学视频,让同学们学会怎样利用废旧塑料瓶等常见物品,亲手制作自己的水火箭。视频中,一支支满载着梦想与好奇的水火箭拔地而起,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引来孩子们的阵阵欢呼。讲座中穿插多个互动问答环节,学生们踊跃发言,现场气氛高涨。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到海洋珍稀标本,聆听了科普讲座,更激发了他们对海洋生物和古地理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通过观察贝壳的形态、纹理,学生们锻炼了观察能力;在互动问答中,他们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初步的科学思维,更重要的是,活动让学生们树立了尊重自然、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感受到了科学家的研究精神与教育情怀。许多学生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对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将来也要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科普基地、天津市青少年海洋知识教育基地,今后,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将继续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创新科普形式,深化馆校合作,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努力将古海岸的独特故事和广博的海洋知识,送进更多校园,点亮更多孩子的科学梦想,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来源: 古海岸遗迹博物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