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秋后的午后,阳光和煦。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中学校园里,红色横幅随风飘扬;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处处洋溢着热烈浓厚的科学氛围。由西青区教育局、西青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天津市智网互联实验室科普基地协办的“插上科技的翅膀、播种明天的希望”科普进校园专场活动在此隆重举办。

本次活动旨在集中展示全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智网互联实验室作为西青区全国科普周优秀科普展示单位之一,派出七名中外志愿者参加,带来了一场融合自然科学与数字技术的沉浸式科普体验,点燃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在主会场节目展演环节,智网互联实验室的讲解员们通过视频、PPT,讲解蜜蜂“柏林噪声+排斥力”飞行机制,以及蝴蝶“翅膀扇动—躯体联动”的运动规律,生动揭示了生物群体行为的科学原理。

体育场馆科技展示环节,借助实验室自研虚拟现实展示应用,参与的青少年们亲自操作和观看蜜蜂和蝴蝶的飞行模拟,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对复杂科学概念的理解力与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参与活动的同学踊跃提问,纷纷表示很有收获。

如何让青少年了解理论凝练的科学研究中的科学原理?智网互联实验室的国际化科普团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团队成员表示,动态软件模拟、互动体验这些创新方式,是吸引青少年参与,轻松解锁生物飞行机理科学密码的“神器”。团队成员,来自哥伦比亚的胡利安则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命运共同体问题,中国在近年来非常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公众知识普及,为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推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此次科普进校园活动作为西青区科普月主场活动的延续,展示了西青区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丰硕成果,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激发创新的平台。


(供稿: 张嘉怡,审核: 罗训,终审: 于浩江)

来源: 智网互联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