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宣化区系列活动再添 “精神盛宴”—— 由张家口市科协、宣化区科协联合张家口市科技创新教育学会,在相国庙街小学举办“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讲座首场活动。活动特邀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王健教授,以《我愿做一粒种子——记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为题,用科学家的奋斗故事为学生们播撒科学精神的种子,切实落实全国科普月“弘扬科学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目标。

讲座中,王健教授围绕“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的科研历程展开,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还原这位科学家的奋斗足迹。他提到,谷子杂交选育曾是世界性难题,赵治海团队扎根田间数十载,从筛选谷子品种、攻克杂交授粉难关,到培育出 “张杂谷”系列品种,不仅创造了亩产 811.9 公斤的世界谷子高产纪录,更将“张杂谷 推广至非洲10多个国家,有效缓解当地饥荒,因此有“南有袁隆平,北有赵治海”的美誉。

除了讲述科研故事,王健教授还特别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精神是什么”。他结合赵治海的经历总结:“是面对难题不退缩的坚持,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做研究的担当,更是像种子一样深深扎根、默默奉献的品格。”同时,他还分享了自己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的经历,告诉学生“科学研究离我们不远,只要有好奇心、肯坚持,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的追随者”。


此次“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是宣化区科协将“精神引领”与“知识科普”结合的重要实践。作为全国科普月宣化区系列活动的关键一环,活动不仅通过科学家的真实事迹让“科学精神”不再抽象,更以“身边榜样”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为科普教育注入精神力量。后续区科协将持续推进“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讲座,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走进更多校园,让科学家精神真正融入青少年成长,为全国科普月宣化区系列活动画上更有温度的一笔。
来源: 科普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