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泌尿肾病中心副主任刘玲主任及田景艳、蒲勤丽博士后等走进杨家坪西郊小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诺如病毒防控知识讲座。此次活动适逢秋季开学、诺如病毒高发期,旨在提高学校对诺如病毒的防控能力,保障学生健康。

诺如病毒:开学季的健康威胁

讲座开始时,刘玲主任指出,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的高发季节,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需要特别提高警惕。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它具有三“强”特点:致病能力强、生存能力强、感染能力强。“这种病毒在0℃—60℃环境下都能存活,物体表面可潜伏2周,水中能存活2个月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75%的酒精、免洗洗手液等无法灭活诺如病毒。”刘玲主任解释道。

 幽默视频:寓教于乐传授防病知识

活动中,专家团队播放了生动形象的诺如病毒防控视频,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以及治疗措施。学生们通过视频了解到,诺如病毒最怕的是五件事:病后居家休息、规范处置呕吐物、环境大清洁、保障饮水安全和经常洗手保持手卫生。

洗手实践:关键防病技能的实际操练

在实践环节,刘玲主任重点讲解了洗手的重要性并演示了正确的洗手方法。“餐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和外出回家后,都要做好手部清洁。建议使用肥皂或者是洗手液,用流水洗手20秒以上。”刘玲主任强调。学生们学习了“六步洗手法”,这是有效清除手部病原的关键措施。现场互动老师学生们纷纷提问,专家们细心解答,包括发生呕吐时的应急处理、患病学生的隔离建议,以及厨工、保育员等岗位人员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答疑互动:应对实际问题的专业指导

在答疑环节,刘玲主任和团队专家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专家们强调,一旦发现有学生呕吐,老师应立即疏散其他学生,并由培训过的教职工用含氯消毒剂规范处理呕吐物,防止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对于感染诺如病毒的学生,应该居家休息,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特别是厨工、保育员等特殊岗位人员不要带病上岗。刘玲主任还提醒,感染诺如病毒后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人2-3天可自愈,但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讲座结束后,西郊小学的师生家长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专家讲解得生动有趣,孩子们记住了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这些实用的防病知识。”一位班主任评价道。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防控诺如病毒的具体方法,更增强了预防传染病的意识,为秋冬季校园传染病防控打下了坚实基础。让健康生活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重医附二院医院党委一直积极响应“健康中国”的战略,加强科普工作,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服务群众、守护健康的使命。

来源: 重医附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