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作为首个全国科普宣传月的重要实践,宣化区科协聚焦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主动联动河北北方学院,邀请该校张师荟老师走进宣化区回民小学,为四年级学生开展 “人工智能与科学家精神” 主题科普讲座。活动以趣味化科普形式,让抽象的科技知识变得可感可知,更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植入童年,为全国科普宣传月注入鲜活的 “校园力量”。


趣味讲AI:让科技知识“看得见、摸得着”

讲座开篇,张师荟老师以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提问,瞬间点燃现场好奇心。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她全程避开晦涩术语,而是通过“AI 图像识别原理”“机器人辅助科学实验”等生动案例,搭配动态演示画面,将抽象的人工智能知识拆解成“小朋友能听懂的话”—— 比如把AI的 “学习过程”比作“小朋友认东西”,把算法优化比作“越练越熟练的游戏技巧”,让孩子们瞪着好奇的眼睛,不时举手追问 “那 AI 能认出我的画吗?”“机器人会做数学题吗?”,互动声此起彼伏,科技的神秘感在轻松氛围中逐渐消解。




传科学家精神:好奇心是“未来科学火种”

讲座后半段,张师荟老师将话题从“科技知识”转向“科学精神”。她结合我国航天科学家攻坚克难、生物学家坚持野外研究等真实故事,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科学家们“面对失败不放弃、为了探索敢尝试”的经历,还特别提到:“现在我们看到的AI很厉害,但它的每一步进步,都离不开科学家们一次次的试验和坚持;而你们现在对世界的好奇,就是未来科学最珍贵的火种。” 这番话让原本热闹的现场渐渐安静,不少孩子若有所思,悄悄记下“坚持”“探索”这两个关键词,科学精神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扎根。


互动添趣:机器狗引爆全场欢乐

活动尾声,张师荟老师带来的“特殊嘉宾”—— 机器狗,让现场氛围再次升温。随着指令下达,机器狗灵活完成转圈、摇“尾巴”、跟随行走等动作,偶尔的“小失误”还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大家争相举手,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发出简单指令,亲手“指挥”机器狗行动,指尖触碰科技的快乐让笑容绽满孩子们的脸庞,也为这场科普讲座画上了欢乐又温暖的句号。



青少年是科普工作的重点群体,此次进校园活动正是全国科普宣传月 “聚焦重点人群、创新科普形式”的具体实践。后续,区科协还将继续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围绕“航天科普”“生态保护”“生活中的科学”等主题,开展更多贴近青少年兴趣的科普活动,让科学精神在童年扎根,让探索的热情永不停止,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厚植土壤。

来源: 科普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