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周大伯身患尿毒症、心绞痛、脑梗、高血压、消化道出血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像一道道枷锁,常年将他紧紧束缚在病痛之中,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是他维持生命的重要支撑。

然而命运又给了他沉重一击——今年五月,他不慎摔倒,导致右髋部剧痛,不能活动,被诊断为“股骨颈骨折”。这种骨折在老年人中极为常见,致残率、死亡率非常高,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一般来说,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但周大伯的身体已无法再承受一次手术——麻醉风险极高、术中容易大出血、术后感染可能性极大,加之他本身愈合能力很差,经过桃源县中医医院骨科、麻醉科、肾病科多方位评估,最终建议:保守治疗。

但这并不意味着“躺平”就好。长期卧床可能带来肺炎、褥疮、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对于依赖透析的他来说,每一次并发症都可能是致命的。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桃源县中医医院内分泌肾病科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为周大伯制定了一套中西结合、精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守住生命线——规律透析。严密控制干体重、监测血压和电解质,确保体内环境稳定,为康复创造条件。

其次,融入中医智慧,辨证施治。以“活血化瘀、补肾壮骨”为法,在内服“新伤续断汤”加减方的同时,配合中药外敷、涂擦、热腌包与艾灸治疗,帮助消肿止痛、促进骨愈合,改善循环。

两个多月后,在医护、家属的共同努力和周伯伯的积极配合下,他的疼痛明显缓解,精神日益好转,甚至能在辅助下进行简单活动。复查显示骨折正在愈合,病情稳定。


周大伯案例生动地表明,当患者自身基础条件无法承受常规手术时,并不意味着走到了绝路。通过以多学科团队(包括骨科、中医科、营养科等)的精准评估与协作,能够开辟出一条“非典型”但同样有效的康复路径。在这个过程中,肾病科医生扮演的远不止是“透析操作者”的角色,而是患者体内环境的“总调控师”和生命风险的“守门人”。

他的经历给所有类似情况的患者和家属带来了一份宝贵的希望与启示:即使面临多重严峻挑战,通过信任专业的医疗团队、积极配合科学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依然有可能跨越险关,赢得有质量的生命时光。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桃源县中医医院 内分泌肾病科 李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桃源县中医医院 内分泌肾病科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