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晗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严 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审核:郭能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皮肤上长包,您以为只是疖子?
您自作主张地用冰袋敷,用细针挑,用剪刀剪,用药膏擦……
结果,小包越长越大,越长越快,变成了一朵菜花,还伴随着阵阵恶臭。
原来这是一种皮肤鳞状细胞癌。
大家都谈“癌”色变,但其实皮肤癌并没有那么可怕。
它们是怎么在皮肤上伪装的?
日常生活中怎样自我鉴别呢?
一、什么是皮肤癌?
皮肤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指发生于皮肤或起源于皮肤附属器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不同(如表皮、皮肤附属器、黑色素细胞、皮肤淋巴组织、周围神经等),有不同的命名。
二、为什么会得皮肤癌?
皮肤癌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所致:① 暴晒与紫外线照射;②化学致癌物质刺激,如焦油衍化物、沥青、苯并芘等;③慢性刺激与炎症,如慢性溃疡、盘状红斑狼疮等;④放射线、电离辐射;⑤其他因素:如免疫抑制状态、某些病毒感染等。
三、皮肤癌有哪些类型?
(1) 皮肤癌依据肿瘤细胞的来源主要可分为: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湿疹样癌(Paget病)等。
(2) 皮肤癌依据生长部位可分为:原发性皮肤癌(起源于皮肤)和继发性皮肤癌(由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皮肤)。常见的原发性皮肤癌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含原位鳞癌/鲍温病)、湿疹样癌(Paget病)和恶性黑色素瘤等。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皮肤癌是怎么伪装的呢?
(1) 恶性黑色素瘤:常表现为不对称、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直径超过6 mm、短期内进展或增大的皮损。易发生于甲周(甲板、甲床)、足底、手掌或其他部位,表现为黑色斑片,短期内明显扩大,易破溃,或出现甲板部分变黑。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 基底细胞癌:初期多为基底较硬的斑块或丘疹,部分呈疣状隆起,后期可破溃形成溃疡,形态不规则,边缘隆起呈珍珠样,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相对缓慢,多单发,好发于面颊、鼻梁及鼻翼两侧。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 鳞状细胞癌:生长较快,早期易形成溃疡,可表现为结节状、乳头状或菜花状,部分呈蝶状。合并感染时可有黏稠脓液,伴恶臭、疼痛。
(4) 湿疹样癌(Paget病):皮损表现与湿疹相似,呈红色或暗红色斑片,表面易有渗液或渗血。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5)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初起可为硬性斑片,其上发生多个硬性结节,呈淡红或淡蓝色。损害逐渐增大成隆起性硬固肿块,表面稍光滑,可伴脓性渗出或溃疡,后期疼痛可加重。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等部位。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五、如何自我鉴别?
皮肤发生恶性病变通常有早期征兆。当皮肤出现以下警示信号时,须警惕恶变可能,切忌随意处置,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 皮肤局部反复出现破溃、出血或不对称的结节、凸起;
(2) 经久不愈或易少量出血的皮肤溃疡;
(3) 曾接受放射治疗的皮肤区域,或陈旧性瘢痕、窦道处出现破溃或新生物;
(4) 长期不消退的红色皮肤斑块。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