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骨折,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遭罪”:要开刀往身体里装钢板、螺钉,恢复期间得反复做射线定位,等骨头长好,还得再挨一刀把金属取出来。要是遇上骨头碎得厉害的“粉碎性骨折”,治疗更麻烦——不光小碎骨容易丢,还可能因为没固定好,留下关节炎的后遗症。
近百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找一种能直接粘骨头的“医用胶水”,可一直卡在两个难题上:既要对身体安全,又得在有血的环境里粘得牢。
直到2025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骨科范顺武教授、林贤丰副主任医师团队,从牡蛎粘附的奥秘中获取灵感,突破百年医学瓶颈,研发出全球首款能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骨02”碎骨黏。更令人振奋的是,历经8个月严谨探索,团队联合浙大二院、上海六院等国内权威医疗机构,完成全球首个粉碎性骨折黏合治疗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入组,150余例受试患者数据显示,“骨02”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达预设标准,有望彻底改变骨科治疗模式。
骨折治疗传统方法的“硬伤”
以前治骨折,全靠钢板、螺钉这些金属零件 “固定”。但面对碎成多块的 “粉碎性骨折”,这种传统方法却束手无策。浙大邵逸夫医院深耕骨科40余年的范顺武教授解释:“金属固定很难实现‘解剖复位’——就像用铁丝捆碎石,既做不到严丝合缝,还容易让小骨片在操作中丢失或被身体吸收,造成骨量不可逆损失。”
更麻烦的是,要是关节部位出现粉碎性骨折,一旦复位不精准,极易导致关节面缺损、不平整,最终发展成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就连骨科常用的“骨水泥”,也有明显短板:固化后硬度远超人体骨骼,就像把鸡蛋放石头上,周围骨头受力时反而容易被硌断。
全球每年新增数千万粉碎性骨折患者,如何用更微创、更有效的方式治疗,成了骨科领域百年未破的临床难题。从医之初,范顺武教授就有个设想:“能不能做一种能直接黏合骨头的医用材料?”2016年,当时还是住院医师的林贤丰,在手术台旁亲眼见证了资深专家耗费数小时固定碎骨却效果不佳的无奈,这让他下定决心接过研发“骨胶水”的接力棒。
海边牡蛎给的灵感:3分钟粘牢碎骨转机藏在一次回家的路上。从小在温州海边长大的林贤丰,偶然看到跨海大桥底下爬满了牡蛎——这些小生物就算被海浪天天冲,也能牢牢粘在水泥上,跟桥成了“一家人”。
“牡蛎能在海水里粘得这么牢,为啥不能学它的办法,做一种能在身体里(有血环境)用的‘胶水’?”这个想法,成了研发的关键突破口。
可从“想法”到“能用的产品”,团队要闯过三道难关:
粘得牢还不烫伤得找一种材料,在有血、有体液的潮湿环境里能快干,粘力还得够大;同时反应温度不能高,不然会烫伤身体组织。
手术里好用材料得容易操作、能重复用,不管是手指的小碎骨,还是关节的复杂骨折,都能适配。
**安全还能 “消化”**材料既要在身体里待得久、不变坏,又能被身体慢慢“吸收”;更重要的是,还得帮着骨头自己长好,不能留下“外来垃圾”。
团队分析牡蛎生物粘附机制,试了50多种配方、做了数百次测试,还在鼠、兔、犬等动物身上反复验证,终于攻克了三大核心难题。他们给这款材料取名“骨02”,灵感来自家喻户晓的502胶水,寓意希望它能在骨科领域实现同等强效黏合与广泛应用。
图源:科学+
发布会上的演示直观又震撼:白色粉末与反应液混合后,几秒内变成乳白色胶水;涂在猪骨断口上,2-3分钟就粘得牢牢的——即便用锤子敲击,断骨也纹丝不动。
“骨02”的硬实力
比金属靠谱,比骨水泥安全
“骨02”不只是“粘得快”,实力还很能打。实验数据显示,它的最大粘力能拉得起400多斤的东西,抗压硬度和我们自己的骨头刚好一样,完全能代替钢板、螺钉。
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传统治疗的好几个“痛点”:
不用再挨第二刀:材料在身体里大概半年就能被完全吸收,不用像钢板那样,好了之后还得做手术取出来。
伤口小,更安全:不用开大口子放器械,能减少肌腱粘在一起、神经受伤的风险,也不容易感染。
小碎骨也能粘:特别擅长处理钢板、螺钉“抓不住”的微小碎骨,修复关节这种精细部位的骨折也更合适。
不会硌坏骨头:比起骨水泥的“过硬伤骨”,“骨 02”的弹性和我们的骨头差不多,不会让旁边的骨头骨折。
从2024年1月开始,邵逸夫医院联合浙大二院、上海六院等多家大医院,做了全球第一个针对粉碎性骨折粘合法治疗的研究。浙大二院骨科主任叶招明(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证实:“150多个患者用了‘骨02’,安全性和效果都达标,没一个人出现并发症。”
桡骨远端骨折通过“骨02”治疗病例 图源:邵逸夫医院
有个年轻工人的例子很有说服力:他因为外伤,手腕处的桡骨碎得厉害。按传统方法,得开个大口子装钢板,一年后还得再手术。但用了“骨 02”,医生只开了2到3厘米的小口子,把材料注进去,3分钟就固定好了。术后3个月复查,他的骨折愈合得很好,手腕也能正常活动了。
不止于医院:救灾、战场都能用**“‘骨02’的应用场景远不止常规手术。”**林贤丰介绍,由于它操作快、黏合牢,未来还能用于战场急救、地震洪水等灾害现场——这种时候,快速固定骨折往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一步。目前,它已能覆盖全身各部位、各尺寸骨折修复,随着技术推广,“打一针治骨折”或许将成为现实。
范顺武教授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 图源:科学+
更值得期待的是,团队的研发脚步并未停止:下一步计划开展口腔种植牙、脊柱微创内固定替代的临床试验,让“骨02”从粉碎性骨折治疗,向全域骨科治疗体系拓展。
事实上,这支团队早已成果斐然:研发出国内首个PRP 凝胶补片成型装置,打通富血小板血浆临床使用“最后一公里”;全球首次研制出可替代人体骨的脱细胞脱钙猪骨材料,解决植骨材料短缺问题;三年前还在《Nature》发表原创成果,让动物细胞拥有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
**“临床突破的关键在于打破常规思维。”**范顺武教授的这句话,正是团队创新的核心。中国科研团队用“向自然借力”的智慧,破解了百年医学难题。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表示,医院将持续支持“骨02”的转化推广,让这一“中国智造”早日惠及全球患者。
审核专家:沈万祥,舟山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参考文章:
邵逸夫医院:《碎骨涅槃!数千万患者将获益!全球首款骨胶水来了——浙大邵逸夫医院自主研发“骨02”实现革命性突破》
科学+:《骨折、骨裂、骨碎……浙大研发的全球首款骨胶水都能黏》
来源: 科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