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轮印记里读懂大国交通的温度与力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2025蓉遇科普”科学美空间——川藏公路博物馆。


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和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川藏公路博物馆不断提升科普能力、丰富科普活动、建设科普队伍,致力于科普交通科技和文化。

一、科普活动策划与实施

2024年至今,川藏公路博物馆总计成功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单位团体参观375场次、13693人次。开展科普活动40场次,覆盖人数4951人次,并在国家重大群众性科普活动期间,积极组织开展特色科普活动。  


两年来,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分别围绕“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主题,举办系列活动,走进属地温江区庆丰小学、光华实验小学、嘉祥小学、东二小学、柳城社区,以及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科普川藏公路筑路历史、交通科技知识。

在2024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川藏公路博物馆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主题,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活动结合交通特色,开设了科普互动微课程《飞索连川藏》《“川藏第一天险”雀儿山》《看二郎山路段的三次“变身”》以及科普课程《从古代桥梁看中国建造》,得到了参与者的一致好评。

积极把科普活动常态化,利用川藏公路博物馆丰富的科普资源开展活动,比如与温江区关工委、区教育局联合组织镇子小学、玉石小学200余名学生来到川藏公路博物馆,开启“大国交通科普实践探寻之旅”,感受“蜀道难”到“蜀道通”的巨变,了解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4年组织科普讲解员参加各级科普讲解大赛,荣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1名、全国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1名、三等奖1名、四川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1名;2025年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1名,四川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以赛促学,以此提升川藏公路博物馆科普讲解员专业能力素养和科普创新视野。

以“川藏公路”“交通科技”为切入点,不断挖掘科普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展出、宣传。编写《川藏公路上的100个小故事》《图说川藏公路》科普读物,制作《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川藏公路为什么被称为“地质灾害博物馆”》科普动画,拍摄制作科学家精神系列视频之《筑路专家穰明德》科普作品、《飞索连川藏》《隧道里的“井”》《雪域高原上的“变形金刚”》科普视频。

三、科普宣传与推广

川藏公路博物馆现有科普网站川藏公路博物馆科普交通园、公众号川藏公路博物馆、微博川藏公路博物馆三个网络宣传平台,不定期更新科普动态,并开设有“科普小课堂”专栏。

两年来,参与的各级科普讲解大赛,得到了中国科普网、中国交通报等媒体报道。在科技活动周期间,科学家精神系列视频之《筑路专家穰明德》科普作品,在中国交通报新媒体平台进行展播。特色科普活动被“成都温江教育”宣传报道。精心制作科普动画《为什么川藏公路被称为“地质灾害博物馆”》,不仅参加了四川交通运输科普微视频大赛,更通过“四川交通”官方抖音号实现了广泛的社会传播。


四、保障措施

川藏公路博物馆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人,科学普及类专业技术人员1人,专职科普讲解员3人;以及科普志愿者15人。同时川藏公路博物馆科普工作得到了省级、市级、所在单位科普主管部门大力支持,提供了一定的科普专项资金保障。人员和资金的充分保障,为高质量、创新性开展科普工作夯实了基础。

川藏公路博物馆也将继续聚焦川藏公路历史与交通科技内涵的深度挖掘,持续打造精品科普内容与活动,力争覆盖更多人群、取得更广传播力。

来源: 科普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