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见过,但不一定认识的重庆市生态修复植物系列科普:桑树

摘要: 桑树(Morus alba L.),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是中国最古老的栽培树种之一,因其叶可养蚕、果实可食用,自古以来便与农业文明紧密相连。作为乡土树种,桑树适应性极强,耐旱、耐贫瘠、耐修剪,并具备显著的生态修复价值:其根系可固土防蚀,枝叶可吸附污染物,果实与枝叶为鸟类与昆虫提供食物与栖息地,兼具生态与经济双重功能。本文将介绍桑树的辨识特征与生态修复价值,展现其从传统经济作物到现代生态修复先锋的转变。

关键词: 桑树;生态修复;固土护坡;乡土树种;生物多样性

1.古老而常见的乡土树种

图 1公园道路旁的桑树

图源自行拍摄

你可能见过,但不一定认识的重庆市生态修复植物系列科普:桑树

摘要: 桑树(Morus alba L.),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是中国最古老的栽培树种之一,因其叶可养蚕、果实可食用,自古以来便与农业文明紧密相连。作为乡土树种,桑树适应性极强,耐旱、耐贫瘠、耐修剪,并具备显著的生态修复价值:其根系可固土防蚀,枝叶可吸附污染物,果实与枝叶为鸟类与昆虫提供食物与栖息地,兼具生态与经济双重功能。本文将介绍桑树的辨识特征与生态修复价值,展现其从传统经济作物到现代生态修复先锋的转变。

关键词: 桑树;生态修复;固土护坡;乡土树种;生物多样性

1.古老而常见的乡土树种

图 1公园道路旁的桑树

图源自行拍摄

图 1公园道路旁的桑树

图源自行拍摄

在重庆的乡村道路旁、江边台地或城市庭院中,你或许见过桑树。它树冠开阔、叶片宽大,夏季结满黑紫色的桑葚,甘甜多汁,是许多人童年的记忆。桑树,桑科桑属落叶乔木,常见种类为白桑。株高一般为5–15米,树皮灰褐色,纵裂明显。其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树种,它桑树自古便融入人们的生活与文化之中。在古代田园诗中常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来描绘理想家园,桑树由此成为传统农业与乡村繁荣的象征。

2.桑树的辨识特征

2.1 植株特征

图 2桑树树皮特征

图源自行拍摄

图 2桑树树皮特征

图源自行拍摄

桑树为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度一般在5–15米之间,树干通直,树皮灰褐色至深褐色,常伴有纵裂,随着树龄增长而愈加粗糙。木材坚韧致密,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经济价值。枝条开展,树冠开阔呈圆伞形,整体姿态端正而稳重。2.2 叶片特征

图 3桑树叶片

图源自行拍摄

0图 3桑树叶片

图源自行拍摄

桑叶形态多变,常见卵形、心形或具不规则裂片。叶缘锯齿状,叶脉明显,叶面粗糙。叶片是蚕的主要食料,也是桑树最显著的辨识特征之一。2.3 花果特征

桑树雌雄同株,春季4–5月开花,花小而不显眼。夏季果实成熟,桑葚为聚合果,初生时绿色,逐渐变红、紫红,成熟后呈黑紫色,味甜可食。

3.桑树的生态修复价值

3.1固土护坡小能手

桑树根系发达,主根深扎,须根广布,能牢固的抓持土壤,有效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侵蚀。研究表明,在长江中下游的丘陵地带,桑树林能够显著降低坡面径流,对控制水土流失维持地表稳定有着积极作用。在一些河岸修复工程中,桑树也可以通过根系加固土壤,降低河岸坍塌的风险,同时枝叶还能拦截雨滴,降低雨滴功能,减少侵蚀,桑树的抗逆性较强,能在贫瘠土地和边坡环境下存活,维护成本低,适合大面积推广。

3.2抗污染和环境净化

桑树对多种大气污染物有一定耐性,特别是在一些工厂或者交通干线附近,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桑树叶能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和重金属颗粒物,能够缓解局部空气污染情况,有实验表明对于铅和镉等重金属,桑树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同时缓解大气和土壤的污染。桑树的枯枝落叶同样也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区域整体环境质量。

3.3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兼备

桑树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同时其叶片也是蚕桑产业的重要基石,果实桑葚也有多种用途,桑葚含有维生素c和花青素,在传统中医中,桑葚还可以炮制作为一味中药,滋阴养血,生津润肠,桑树枝、树根和树皮可以入药,木材坚韧耐用,可用于家具与农具制作。这种生态修复加经济产业的模式,既能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当地人民收入,推动绿水青山建设的同时还进一步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桑树的种植既提升了植被覆盖又发展了地方特色经济,体现出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协同统一。

4.结语

桑树不仅是传统农业社会的重要树种,也早已融入中国古代诗文之中,成为田园牧歌与理想家园的象征。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田园意境,到今日生态修复中的坡地稳固与生物多样性维护,桑树实现了从文化符号到生态功能的延展。它以发达根系固土护坡,以枝叶调节环境,以果实滋养生灵,展现出多维度的生态价值。

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桑树不仅延续了千年的文化意象,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修复功能,继续守护着山川大地与人居环境,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绿色纽带。

来源: 自然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