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又称“肺痨”,历史上曾是“白色瘟疫”。结核病防治宣传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项“防患于未然”的战略投资。将专业防控知识转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化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构建起一道“社会-家庭-个人”的三位一体的坚固防线。河北大学、保定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三支青年志愿者团队,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化身“防痨先锋”,他们摇身一变成为“移动科普站”。所到之处,皆是知识的课堂,青春所向,皆为健康的守护。

        守护童真,健康一路同行河北大学护理学院结核宣传志愿服务团将目光聚焦于困境儿童、流动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涞源小学和涞源县第一小学的校园里,志愿者们宛如神奇的魔法师,借助卡通动画的奇幻魅力与通俗易懂的讲解,把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幻化成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课堂。“健康大闯关”互动环节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细菌快快跑”“口罩佩戴小能手”等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记,呼吁师生共同关注呼吸道健康,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精准出击,多地联动发力华北电力大学“终‘结’行动,共享健康”志愿服务队开启了更为广阔的征程。他们精准瞄准流动人口、景区游客和服务行业人员。在烟台蓬莱阁景区,志愿者们如同贴心的健康使者,根据不同年龄段游客的特点进行分龄宣传。他们为老年人耐心讲解家庭防护知识,为年轻人温馨提醒旅途健康注意事项。在湖北恩施利川市,团队大胆创新,采用汉语/土家语双语宣讲的方式,走进医疗薄弱地区和务工返乡人群。他们破除“偏方可治结核”的迷信,深入解读国家免费政策,缓解了群众“治病倾家荡产”的焦虑,让健康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在安徽安庆潜山市雪湖公园,志愿者们巧妙利用夏夜纳凉的黄金时机,穿梭于人群之中。他们以“生动案例+通俗解读”的方式,将防治知识化作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融入日常对话之中。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志愿团队持续推进结核病防治宣传的重要阵地。他们助力构建“无结核社区”,在保定、哈尔滨、焦作等地,结合居民特点,走进商超、福利院,采用“定点+流动”模式,通过现场演示咳嗽礼仪、发放图文手册、面对面答疑等方式,将防病知识送到居民身边。

        标准引领,全面覆盖宣传保定学院经管学院青春圆梦志愿服务团队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招募-培训-宣传-总结”标准化流程。前期,他们通过线上问卷精准摸底民众知晓度;后期,开展系统培训,如打磨利器般提升志愿者的宣讲与沟通能力。他们深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面向结核病患者及其家属开展“一对一”精准化健康宣教,普及国家结核病免费诊疗政策,帮助他们减轻思想负担,增强治疗信心。在保定市青少年宫、博物馆、军校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他们针对青少年、家长、工作人员、广大市民等不同群体,通过问卷调查、互动讲解、观看防治动画视频等形式,普及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特别是为50余名高中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科普活动,有效打破了学生对结核病的认知误区。在领秀·紫晶城、河大园等社区,他们帮助居民认清传播途径、识别症状、了解免费政策,推动“主动就医、科学防护”的意识深入人心。

      保定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用专业、热情与创新,让防痨知识真正“走”了出去、“活”了起来。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健康的守护人。保定市“百千万”志愿者队伍将继续砥砺前行,扩大传播范围、创新宣传方式,让“志愿蓝”常年闪耀,让健康意识持续生根,为实现“无结核社会”的美好愿景不懈努力!


来源: 结核病防制科 孙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