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易缺水,吃水果成为很多人 “润燥补水” 的首选。但对肾病患者来说,吃水果却不能 “随心所欲”—— 肾脏排钾能力下降,若误食高钾水果,容易导致血钾超标,引发手脚麻木、心律失常等风险,甚至加重肾损伤。秋季有 3 款热门水果钾含量极高,肾友再爱吃也得管住嘴;同时也有适合的低钾水果可选,既能缓解秋燥,又能避免健康隐患。
1. 石榴:酸甜诱人却高钾,一次吃半颗就可能超标
秋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饱满的籽、酸甜的口感让很多人忍不住一次吃半颗甚至一整颗。但石榴的钾含量并不低,每 100g 石榴果肉含钾约 231mg,看似单次摄入不多,可一旦 “贪嘴”,钾摄入量就会快速超标。比如吃一颗中等大小的石榴(约 250g 果肉),仅从石榴中摄入的钾就达 577mg,接近肾友每日钾摄入限额(通常建议 2000mg 以内)的 1/3,若当天再吃其他高钾蔬菜(如菠菜、土豆),血钾很容易突破安全范围。
血钾超标的早期信号是手脚发麻、肌肉无力,若未及时察觉,还可能引发心慌、心跳过缓,严重时甚至导致心脏骤停。因此,肾友若实在想吃石榴,务必严格控制分量:一次只吃 3-4 颗籽(约 10g 果肉),浅尝辄止解解馋即可,且当天要减少其他高钾食物的摄入。同时,避免喝石榴汁(果汁浓缩了大量钾,且含糖量高,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选择直接吃少量果肉,减少钾的吸收量。
2. 冬枣:脆甜多汁钾含量高,5 颗就是上限
“十月冬枣赛人参”,秋季的鲜冬枣脆甜多汁,富含维生素 C,成为很多人的 “润燥佳品”。但鲜冬枣的钾含量却远超普通水果,每 100g 鲜冬枣含钾高达 375mg,是苹果(约 119mg/100g)的 3 倍多,属于典型的 “高钾水果”。冬枣个头小、口感好,很容易不知不觉吃多,比如吃 10 颗中等大小的冬枣(约 150g),摄入的钾就达 562mg,对排钾能力弱的肾友来说,无疑是 “钾负担”。
肾友若想吃冬枣,必须把 “量” 控制到极致:每次最多吃 5 颗(约 75g),且要相应减少当天高钾蔬菜的摄入(如少吃半份焯水后的菠菜,或不吃土豆),避免钾摄入叠加超标。同时,尽量选择新鲜冬枣,避免吃蜜饯冬枣(添加了大量糖,且加工过程中钾可能进一步浓缩),减少对肾脏的额外刺激。吃完冬枣后,可适当增加饮水量,帮助少量钾通过尿液排出,降低超标风险。
3. 柿子:不仅高钾还含鞣酸,透析患者建议直接忌口
秋季的柿子软糯香甜,尤其冻柿子更是很多人的 “秋冬限定” 喜爱。但柿子对肾友来说,不仅有高钾风险,还存在 “结石隐患”:每 100g 柿子果肉含钾约 151mg,虽低于石榴和冬枣,但仍属于中高钾水果;更关键的是,柿子中含有大量鞣酸(单宁酸),这种物质会与体内的钙结合,形成不易溶解的鞣酸钙,沉积在肾脏中可能引发肾结石,加重肾脏过滤负担。
对肾功能本就较弱的肾友,尤其是透析患者(透析间期需严格控钾,且易出现钙磷失衡),柿子的 “双重风险” 更需警惕 —— 鞣酸钙结石可能堵塞肾小管,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诱发急性肾损伤;血钾升高则可能影响透析效果,增加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因此,建议肾友尤其是透析患者直接忌口柿子,若实在想吃,需先咨询医生,确认血钾、血钙水平稳定,且单次食用量不超过 20g(约 1/4 个小柿子),并避免与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豆腐)同服。
秋燥润燥选对水果:草莓、葡萄安全又补水
肾友秋季想缓解秋燥,并非无水果可选,以下两种低钾水果既能补水润燥,又不用担心钾超标:
一是草莓:每 100g 草莓含钾约 131mg,属于低钾水果,且富含维生素 C 和水分,酸甜口感能刺激食欲,缓解秋季口干舌燥。肾友每次可吃 50-100g(约 5-10 颗中等大小的草莓),建议在两餐之间或透析后食用(透析后血钾相对较低,更安全),避免空腹吃刺激肠胃。
二是葡萄:每 100g 葡萄含钾约 104mg,钾含量更低,且水分充足,能有效补充秋季流失的水分,缓解干燥。肾友每次可吃 100g 左右(约 10-15 颗),选择无籽葡萄更方便,避免葡萄籽带来的额外消化负担。需注意避免吃葡萄干(水分蒸发后钾浓缩,每 100g 含钾约 995mg,属于极高钾食物),只吃新鲜葡萄。
秋季护肾无小事,吃水果也得 “量体裁衣”。肾友需牢记 “高钾水果慎吃、低钾水果适量吃” 的原则,每次吃水果前最好估算分量,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结合自身血钾水平调整。这样既能享受秋季水果的美味,缓解秋燥,又能守护肾脏健康,安稳度过秋季。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