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很多人的日常饮品,清香解腻又能提神,但对需要严格控钾的肾病患者来说,却成了 “两难选择”—— 想喝又怕茶叶中的钾导致血钾超标,引发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风险。其实,肾友并非完全不能喝茶,关键是选对茶的种类、控制浓度和饮用量。先看绿茶、红茶、乌龙茶这 3 种常见茶的钾含量排名(以每 100g 干茶为标准),再掌握饮用技巧,就能放心解馋又护肾。

3 种常见茶的钾含量排名:从高到低,清晰避坑

茶叶本身属于中高钾食物,但不同种类的茶叶,钾含量差异较大,肾友可根据排名优先选择低钾品种:

1. 乌龙茶:钾含量最高(约 2800mg/100g 干茶),尽量少喝或不喝

在 3 种茶中,乌龙茶的钾含量最高,每 100g 干茶的钾含量约 2800mg,远超绿茶和红茶。这类茶冲泡时,钾会大量溶解到茶汤中,即使只放 5g 茶叶泡一杯(约 200ml),茶汤中的钾含量也可能超过 100mg。对肾功能不全、血钾偏高(如血钾>5.5mmol/L)的肾友来说,饮用乌龙茶容易导致血钾进一步升高,增加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的风险;即使血钾正常,长期饮用也可能加重肾脏排钾负担,不利于病情稳定。

因此,肾友尤其是透析患者、慢性肾病 3 期以上的患者,建议尽量少喝或不喝乌龙茶。若实在想尝试,需先确认血钾处于正常范围(3.5-5.3mmol/L),且只喝极淡的茶汤(2g 茶叶泡 300ml 水),每周不超过 1 次,并密切监测血钾变化。

2. 绿茶:钾含量中等(约 2000mg/100g 干茶),肾功能稳定可偶尔喝淡茶

绿茶的钾含量约 2000mg/100g 干茶,处于中等水平,比乌龙茶更适合肾友,但仍需严格控制饮用方式。若肾友肾功能稳定(如慢性肾病 1-2 期,血肌酐、尿素氮正常)、血钾正常,可偶尔喝一杯淡绿茶,具体做法是:每次用 3g 干茶(约一小撮),用 80℃左右的温水冲泡 200ml,冲泡时间不超过 3 分钟,避免长时间浸泡导致更多钾溶出。

需要注意的是,绿茶中的茶碱含量较高,浓茶、隔夜茶不仅钾含量更高,茶碱还可能刺激肠胃,导致胃痛、失眠,甚至加重高血压(茶碱会兴奋交感神经,使血压升高)。因此,肾友喝绿茶务必 “淡饮”,不喝隔夜茶,也不空腹喝(空腹喝茶会加重胃黏膜刺激),最好在两餐之间饮用,每次不超过 200ml,每周不超过 3 次。

3. 红茶:钾含量最低(约 1800mg/100g 干茶),相对最适合肾友

在 3 种茶中,红茶的钾含量最低,每 100g 干茶约 1800mg,且经过发酵后,茶叶中的茶碱含量有所降低,对身体的刺激更小,是肾友相对更安全的选择。即使是肾功能轻度受损或透析间期血钾稳定的患者,也可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适量饮用淡红茶。

饮用时需遵循 “三不原则”:不喝浓茶(每次用 3g 干茶泡 200ml 水,冲泡时间 5 分钟以内)、不空腹喝(避免刺激肠胃,建议饭后 1 小时饮用)、不过量喝(每天不超过 1 杯,即 200ml)。比如早餐后 1 小时,泡一杯淡红茶,既能提神,又不会给肾脏带来过大负担。但需注意,市售的调味红茶(如柠檬红茶、蜂蜜红茶)可能添加了糖或其他添加剂,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肾友应选择纯红茶,不喝调味款。

肾友饮茶的 2 个关键:算好饮水量 + 关注血钾

除了选对茶的种类,肾友饮茶还需牢记两个关键要点,避免踩坑:

1. 喝茶要计入每日总饮水量,避免水分超标

肾友(尤其是透析患者)每日饮水量有严格限制(如透析间期每日饮水量 = 前一日尿量 + 500ml),而茶水也属于 “每日饮水量” 的一部分。比如某肾友每日允许饮水 1500ml,若喝了 200ml 红茶,当天的白开水、冬瓜水等其他饮品就需减少 200ml,避免总水分摄入超标,导致水肿、血压升高,或增加透析时的脱水量。

2. 血钾偏高 / 透析肾友,先咨询医生再决定

若肾友血钾持续偏高(如血钾>5.0mmol/L),或处于透析期(尤其是腹膜透析患者,对钾的控制更严格),即使是钾含量最低的红茶,也不建议自行饮用。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根据自身血钾水平、肾功能状况,判断是否适合喝茶,以及适合的种类和饮用量。若医生不建议喝茶,可选择冬瓜水、白开水等更安全的饮品,既能补水又不用担心钾超标。

肾友喝茶不用 “一刀切” 地禁止,也不能 “随心所欲” 地畅饮。通过看钾含量排名选茶(优先红茶、次选绿茶、避开乌龙茶)、控制冲泡浓度(淡饮为主)、计算每日总饮水量,就能在解馋的同时保护肾脏。记住:饮茶的核心是 “适量、淡饮、个体化”,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才能让茶成为生活中的 “小调剂”,而非健康负担。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