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天气逐渐转凉,空气也变得干燥起来。随着昼夜温差加大,老年人血管调节功能减弱,更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时节的养生做好这几点,助您安稳度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起居饮食要顺应自然规律

睡眠时间需要开始调整,建议早睡早起,顺应秋季阳气收敛的特点,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每晚以8小时为宜。

俗话说"春捂秋冻",但老人着装方面要注意循序渐进,早晚及时添加衣物,尤其要注意背部、肚脐和脚部的保暖。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便于根据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寒从脚起,不建议继续穿凉鞋,外出尽量不露脚踝。可以每晚用温水泡脚,水要没过脚踝,水温以不高于40℃为宜,泡到身体微微发热,似出又未出汗最好。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老年人特别是有糖尿病的人群对温度感觉比较迟钝,泡脚可由家人先试水温或自备水温计,防止发生烫伤。

空腹和饭后不宜泡脚,有腿部静脉血管病变、腿脚水肿的人不建议泡脚,以免因血管扩张加重症状。一般泡脚时间因人而异,在15~30分钟为宜。

饮食原则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之物。可食用芝麻、蜂蜜、百合、银耳等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秋瓜坏肚”,西瓜这类寒性的瓜类就尽量少吃了,也要避免过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要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克。

秋冬季皮肤容易干燥,沐浴后要及时涂抹润肤乳,重点涂抹容易瘙痒的部位,预防皮肤瘙痒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过于干燥时可定期使用加湿器。

运动养生循序渐进

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建议每次运动30分钟,每周坚持5次。运动选择推荐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以早晨太阳出来后为宜,避开早晚低温时段。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注意保暖。有关节问题的老年人应佩戴护具,选择平坦的场地进行锻炼。适度的力量训练可以缓解或预防年老导致的机能衰退,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老年人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力量锻炼。

情志调摄保持心境平和

秋季萧瑟的景象容易使人产生悲秋之情,老人年龄渐长需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节情绪:

多参与社交活动,经常与亲友保持联系;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园艺等;天气晴好时到公园散步,欣赏秋景;聆听轻松愉快的音乐,保持心情愉悦。

做好重点身体部位的健康问题预防:

早晚注意保暖,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可佩戴口罩。

可经常按摩迎香穴(鼻翼两侧),增强呼吸道抵抗力。定时监测血压,按时服药。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注意关节保暖,遵医嘱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可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芹菜等,预防便秘。

特别提醒

秋季养生需顺应自然变化,注重润燥、保暖和调养身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养生要因人而异,老年朋友都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来源: 胡医生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