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科学普及,言之有据。为保证肿瘤知识科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即CACA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四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大家分享核心知识,摘取部分内容,供参阅使用。
问题9:在诊断过程中,如何准确区分多原发肿瘤和肿瘤转移,这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有何重要影响?
核心观点:组织学类型不同提示多原发肿瘤。
观点解读:若两个肿瘤的细胞类型不同(比如一个是腺癌,另一个是鳞癌),说明它们可能独立发生,而非转移导致。通过病理检查确认组织学差异,可指导后续针对性治疗。
问题10:原发灶不明的鳞癌患者,在治疗时应如何根据病变范围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的适用情况分别是什么?
核心观点:广泛转移且身体耐受者首选含铂化疗。
观点解读:当癌细胞已扩散到全身多个部位,但患者体力尚可,优先选择含铂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如顺铂联合其他药物)。这类化疗能杀灭全身微小转移灶,控制病情进展。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