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科学普及,言之有据。为保证肿瘤知识科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即CACA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四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大家分享核心知识,摘取部分内容,供参阅使用。
问题3:肿瘤标志物在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筛查中具有怎样的价值,哪些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较为重要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核心观点:血液中的特定蛋白,如 AFP、CEA 等标志物提示特定癌症。
观点解读:AFP 高多见于肝癌和生殖细胞肿瘤,CEA 常见于肠癌、肺癌,CA199提示胰腺癌,PSA 筛查前列腺癌,需结合症状和影像判断。
问题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有没有新兴的筛查技术或方法可能用于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的早期筛查,其应用前景如何?
核心观点:分子影像技术精准定位不明原发肿瘤。
观点解读:PET-CT 等影像技术结合新型示踪剂,能更敏感地识别肿瘤代谢特征。比如注射特殊标志物后,肿瘤部位会显影更明显,帮助医生快速找到原发灶位置,这对常规检查无法确定来源的肿瘤尤为重要。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