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见过,但不一定认识的重庆市生态修复植物系列科普:桂花

摘要: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木樨科常绿乔木,拥有极佳的观赏价值,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也是一种生态修复植物。本文将介绍桂花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以及在生态修复场景中的应用

关键词:

当你走在秋日的南方街巷、公园和庭院内,鼻尖总会传来阵阵幽香,往往来自桂花。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木樨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它的花虽小,但却有着浓郁的香气,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象征团圆的重要意象。


图 1桂花的叶片

图 1桂花的叶片

桂花枝叶浓密,枝干粗壮,叶片革质,叶色墨绿,花期一般在9月10月,花为聚伞花序,花梗较细弱,且花丝极短,花极芳香,常常成簇隐藏在叶腋之中,颜色有金黄、银白、橙黄等,香气馥郁、沁人心脾。按花色和花期不同,桂花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等多个品类。

图 2公园中的桂花树

图 2公园中的桂花树


桂花的辨识并不难,在桂花花期时,可通过极具辨识性的桂花花朵及香气轻松辨别出来,而在非花期的时节,我们首先可以看它的树皮,像桂花这种木樨科的植物,树皮表面通常都具有皮孔这一结构,皮孔是树皮表面的小孔,用于进行气体交换,形状通常为椭圆形、圆形或条状。其次可以看叶片,桂花叶片对生,呈革质,叶缘为全缘或叶上部波状锯齿,视品种不同可能有差异。同时,桂花的树形也可以当作辨别特征,树冠圆整、紧凑,枝叶浓密,四季常绿。即使不开花,也可以从树形和叶色上进行辨别。

抗逆先锋

桂花喜阳、耐阴,适应性极强,能耐最低气温-13℃,可生长于多种土壤类型,在干旱或寒冷地区亦能保持稳定生长。它的根系发达,对坡地有较好的固土护坡作用,尤其适合应用在南方山区及城郊边坡治理工程中。

研究表明,桂花在轻度干旱和低温条件下仍能保持正常光合作用,其叶片气孔调控能力较强,可有效减少水分流失。这一特性使其维护成本较低,在生态修复中有较大优势。

空气净化能手

桂花树冠浓密,叶片表面角质层较厚,表面粗糙,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尾气污染物,拥有较强的滞尘作用,在高交通流量或轻度污染地区,能显著降低PM2.5浓度,改善局部小气候。同时,桂花的香气还可改善局部空气质量,提高居住舒适度。

此外,桂花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对城市热岛效应也有一定缓解作用。

景观绿化作用

桂花花色淡雅、香气浓郁、树形优美,四季常绿,观赏价值极高。桂花自古以来就被国人赋予了丰富的意象,桂花被视为吉祥与丰收的象征,同时还有“蟾宫折桂”这类象征着仕途平顺的美好寓意,所以桂花常常被用作园林景观树种,在城市公园、生态廊道、住宅区绿化及校园景观建设中应用广泛。秋季盛花时,成片桂花林色泽明快、香气弥漫,是城市秋景的标志之一。

在生态修复工程中,桂花常与樟树、杜英、山茶等乡土植物搭配栽植,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不仅能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还能丰富景观层次,提升公众的生态体验感。

从传统名花到生态修复能手

桂花并非只属于文化记忆和中秋节的桂花糕,它正在成为现代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中的重要角色。耐旱、耐寒、耐修剪、耐污染,这些特性让它在边坡防护、废弃地复绿、城市绿化等领域应用广泛。

未来,桂花在生态修复中的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随着园林绿化理念逐步转向“景观与功能并重”,桂花将继续以独特的香气和生态价值,成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关键一员。

来源: 自然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