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内,收藏着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 ——“美孚” 牌马灯。它通高 33cm,口径 15cm,腹围 18cm,底径 14.5cm,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这盏马灯,曾是渡江战役总前委住处的常用物品,它不仅见证了革命同志的辛勤操劳,更承载着浓浓的军民鱼水之情。
1949 年,总指挥在此指挥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当时,总前委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尽管部队用缴获的发电机解决了部分照明问题,但在长期动荡的战争生活中,供电时常中断,这盏 “美孚” 牌马灯便成为了总指挥不可或缺的照明工具。在那段日子里,墙壁四周挂满了地图,总指挥常常会彻夜对照地图研究作战情况,思索战略部署,提出各种问题,直至没有一点疑问才满意离开,而这盏马灯,就静静地立在一旁,照亮着他操劳的身影,见证着他为夺取渡江战役胜利所付出的心血。
4月27日黎明时分,总前委一行完成使命,准备离开瑶岗。当部队行走到村外大路上时,总指挥看到田埂上有一个模糊身影,原来是一位老乡正在给秧田灌水。他随即对身边拿着马灯替他照路的警卫员说:“你把马灯送去给那位老乡照亮吧……”。警卫员一听便不同意,说道:“不行,这盏马灯还是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来的,在大别山的时候,我就一直替你带着它,送了别人,你用啥?”。总指挥却笑着劝道:“你这小鬼,到了南京就有电灯了,现在送给老乡,让它发挥余热,不是更好吗?”。于是,这盏承载着特殊意义的马灯,便留在了瑶岗,后来被瑶岗村民张尚珍捐赠给了纪念馆,得以让更多人看到它,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这盏马灯,是总指挥心系人民的生动写照。它虽只是一件普通的物品,却蕴含着深厚的军民情谊。总指挥将马灯送给老乡,看似是一件小事,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时刻关心人民疾苦的高尚品质。而老乡将马灯捐赠出来,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与支持,以及对那段革命历史的珍视。
站在纪念馆的展柜前,凝视这盏马灯,仿佛能看到当年总指挥在灯下运筹帷幄的模样,也能感受到那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它是历史的见证者,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让我们明白,正是因为有了党和人民的紧密团结,才有了革命的胜利,才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这盏马灯所承载的红色精神,将永远在岁月长河中闪耀,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来源: 数字化科普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