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盐哪有力气干活?”这句话你可能听过无数次。盐,作为百味之首,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饮食。但你是否知道,这小小的白色晶体背后,隐藏着关乎健康的巨大秘密?过量摄入盐分,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健康隐患。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医师教您科学吃盐。
盐,身体不可或缺的“电解质”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钠离子在人体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 维持体液平衡:像精准的调度员,调节着细胞内外水分的分布。
2. 神经传导与肌肉收缩的“信使”:没有它,神经信号无法传递,心跳和肌肉运动都会受影响。
3. 参与营养吸收:帮助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重要养分。
(▲AI图)
“咸”过头:过量的盐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当盐的摄入远超身体所需,危害便悄然降临:
1. 血压飙升的元凶:高钠摄入是高血压最明确、最主要的可控风险因素之一。过多的钠会使血液容量增加,血管壁压力增大,直接推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重要导火索。
2. 心血管疾病风险倍增:长期高血压会持续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显著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致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3. 肾脏负担沉重:肾脏是调节钠平衡的核心器官。长期高盐饮食迫使肾脏超负荷工作,增加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对于已有肾病患者更是雪上加霜。
4. 胃癌风险可能增加: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盐摄入(尤其是腌制食品)与胃癌风险存在相关性,可能与其损伤胃黏膜、促进幽门螺杆菌作用有关。
5. 钙流失的推手:高盐饮食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长期可能不利于骨骼健康。
多少才算“咸”淡相宜?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强烈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克(约等于2000毫克钠)。这大约是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同样推荐每天不超过5克盐。
3. 现实很“骨感”:我国居民平均每日盐摄入量普遍超过10克,远超推荐量!许多加工食品和餐饮菜肴是“隐形盐”的重灾区,平日里应减少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的摄入。
(▲AI图)
特殊人群:更需严格控盐
1. 高血压患者:严格遵医嘱控制盐摄入,是药物治疗的重要基础。
2. 慢性肾病患者:需根据病情在医生/营养师指导下个体化控制钠摄入。
3. 心血管疾病患者:积极控盐是疾病管理的关键环节。
4. 儿童:从小培养清淡口味,避免过早接触高盐食品,有利于预防成年后高血压。
走出“盐”的误区
1. 不吃盐没力气?
现代饮食中很难出现绝对缺钠(除非严重腹泻、大量出汗未补充)。日常食物本身(如肉、蛋、奶、蔬菜)都含有钠,正常饮食下无需担心“没力气”。健康人群在均衡饮食下,没有证据支持需要刻意吃盐来“补力气”。
2. 夏天出汗多要多吃盐?
大量出汗后,可适量补充电解质(包括钠),但优先选择含电解质的饮品(如运动饮料,注意选择低糖的)或清淡的汤水,而非盲目大量吃盐。普通日常出汗,通过正常饮食补充即可。
(▲AI图)
专家提醒
龙华君主任医师提醒大家:盐,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绝不是“多多益善”。认识过量食盐的健康风险,掌握科学的减盐方法,是守护心血管健康、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一步。从今天开始,请关注您餐桌上的“盐值”,做自己健康的“咸淡”掌控者,让健康生活不再“盐”重!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毛婷彧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