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对透析肾友而言,是性价比极高的 “优质蛋白宝藏”—— 蛋清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高度契合,消化吸收率近 100%,能高效补充肌肉所需营养;蛋黄虽含磷,但也富含维生素 D、卵磷脂等有益成分,对维持身体机能很重要。可很多肾友却陷入 “吃多怕升磷、吃少怕不够补” 的纠结:到底每天吃几个才合适?其实答案并非固定,要根据血磷控制情况 “灵活调整”,掌握好量才能既补营养又护肾。

情况一:血磷控制稳定(<1.78mmol/L),每天 1 个全蛋刚好

若透析肾友的血磷指标长期稳定在 1.78mmol/L 以下(正常参考范围 0.81-1.45mmol/L),且当天饮食中没有摄入过多高磷食物(如坚果、加工肉、浓肉汤等),每天吃 1 个全蛋是最佳选择。

从营养角度看,1 个中等大小的鸡蛋(约50g),蛋清能提供约 6g 纯蛋白,几乎不含磷,不会给肾脏带来代谢负担;蛋黄虽含磷(约 50mg / 个),但同时富含维生素 D—— 这种成分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帮助改善透析肾友常见的 “钙磷失衡” 问题,减少骨病风险。相比只吃蛋清,吃全蛋能获得更全面的营养,避免因长期不吃蛋黄导致维生素缺乏。

食用时建议选择水煮蛋或蒸蛋羹(不加盐或用极少量无盐酱油调味),这两种做法能最大程度保留鸡蛋营养,且不会额外增加盐和磷的摄入。比如早餐吃 1 个水煮蛋,搭配 1 小碗杂粮粥和1 份焯水青菜,既能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又能均衡营养,为一天的能量需求打下基础。

情况二:血磷偏高(>2.1mmol/L),每天 1 个蛋清 + 半个蛋黄更安全

若肾友的血磷指标超过 2.1mmol/L,属于 “高磷血症” 范畴,此时不必完全拒绝鸡蛋,可调整为 “每天 1 个蛋清 + 半个蛋黄” 的组合,在补充蛋白的同时控制磷摄入。

蛋清几乎不含磷(每 100g 含磷仅12mg),1 个蛋清的蛋白量约 3g,能满足部分蛋白需求;半个蛋黄的磷含量约 25mg,远低于 1 个全蛋的磷量,且仍能保留部分维生素 D 和卵磷脂。食用时可将半个蛋黄与蛋清混合蒸成蛋羹,或随餐吃半个蛋黄,同时搭配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醋酸钙)—— 磷结合剂能在肠道内与蛋黄中的磷结合,减少磷的吸收,进一步降低血磷升高风险。

这种搭配的优势在于,既能避免因完全不吃鸡蛋导致的蛋白摄入不足(长期蛋白不够会引发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又能通过控制蛋黄量减少磷摄入,帮助血磷逐渐回归稳定。需要注意的是,若血磷持续偏高(>2.5mmol/L),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进一步减少蛋黄量,甚至短期只吃蛋清,待血磷控制好转后再逐渐调整。

必看细节:吃蛋方式 + 蛋白总量,两个要点别忽视

除了根据血磷调整鸡蛋数量,透析肾友吃蛋还需注意两个关键细节,避免 “踩坑”:

1. 坚决避开高盐高磷的鸡蛋做法

卤蛋、茶叶蛋、咸鸭蛋等加工鸡蛋,是透析肾友的 “禁忌”。卤蛋和茶叶蛋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盐和含磷卤料,1 个卤蛋的钠含量可能超过 500mg,磷含量也会因卤料渗透而升高;咸鸭蛋的钠含量更是 “爆表”(每 100g 咸蛋黄含钠超2000mg),还可能含有重金属污染物。这些做法会加重水肿、升高血磷,对病情控制极为不利,无论血磷是否稳定,都要坚决避开。

2. 结合其他蛋白来源,控制总蛋白摄入量

鸡蛋只是透析肾友的蛋白来源之一,每天还需摄入鱼肉、瘦肉、牛奶等其他优质蛋白,因此要注意“总量控制”。根据临床指南建议,透析肾友的每日蛋白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 1.2-1.5g(如 60kg 体重的肾友,每天需 72-90g 蛋白)。

若当天吃了 100g 鱼肉(约含20g 蛋白)或 50g 瘦肉(约含 10g 蛋白),可适当减少鸡蛋量,比如只吃 1 个蛋清(约 3g 蛋白),避免蛋白摄入超标增加肾脏负担。建议每天用 “简单记录” 的方式管理蛋白摄入,比如早餐 1 个鸡蛋 + 1 杯牛奶,午餐100g 鱼肉,晚餐 50g 瘦肉,就能大致满足蛋白需求,同时避免过量。

透析肾友不用 “谈蛋色变”,鸡蛋并非 “高磷禁区”,而是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的 “营养帮手”。只要根据血磷水平选择 “全蛋” 或 “蛋清 + 半个蛋黄”,避开加工做法,控制好总蛋白量,就能在补充优质蛋白的同时保护肾脏,让饮食管理更科学、更轻松。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