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到一半,突然心慌手抖、额头冒冷汗,甚至眼前发黑,一测血糖才发现数值低得吓人;可要是提前吃点东西,又怕透析时腹胀难受,还影响脱水量的准确性 —— 不少透析肾友都困在 “低血糖” 的两难困境里,既怕饿出问题,又怕吃错添麻烦。其实,透析时的低血糖并非无法避免,只要找对 “时机 + 选品” 的关键,就能稳稳避开坑,让透析过程更顺畅。

先搞懂:为啥透析时总被低血糖 “盯上”?

透析中频繁出现低血糖,不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搞清楚原因才能精准应对。

首先,透析过程本身会 “带走” 葡萄糖。透析时,血液会流经透析器,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而葡萄糖作为小分子物质,会随透析液部分流失 —— 一次 4 小时的透析,大约会流失20-30g 葡萄糖,相当于小半碗米饭的热量。如果本身血糖控制就不稳定,比如糖尿病肾友,或透析前吃得太少、能量储备不足,就容易因葡萄糖流失导致血糖 “跳水”。

其次,透析液的含糖量也会影响血糖。部分透析中心会使用含糖量较低的透析液(如无糖或低糖透析液),目的是减少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但对血糖调节能力弱的肾友来说,这种透析液会进一步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加低血糖风险。此外,若透析前服用了降糖药或注射了胰岛素,又没有及时补充能量,药物作用加上透析的葡萄糖流失,会让低血糖来得更快更猛。

这些因素叠加,就导致很多肾友陷入 “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的困境:不吃容易低血糖,吃多了又怕影响透析,其实只要找对方法,就能平衡两者。

应对关键:抓准 “时机 + 选品”,吃对才不踩坑

解决透析时的低血糖,核心在于 “在正确的时间吃正确的食物”,既补充能量预防低血糖,又不增加身体负担影响透析。

第一步:透析前 1 小时,吃 “慢升糖” 食物打底

透析前不能空腹,但也不能吃太多太杂,最佳选择是在透析前 1 小时,吃少量 “慢升糖” 食物 —— 这类食物消化吸收慢,能持续释放能量,避免血糖骤升骤降。比如 1 片全麦面包搭配 1 个蛋清,全麦面包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蛋清的优质蛋白能增强饱腹感;或半根蒸玉米,玉米中的抗性淀粉消化慢,能提供持久能量,还不会让人腹胀。

要避开两类食物:一是高糖快升糖食物(如糖果、含糖饮料),吃了会让血糖快速升高,随后又快速下降,反而增加低血糖风险;二是油腻、难消化食物(如油条、肉包子),会加重肠胃负担,透析时容易腹胀,还可能影响脱水量的准确性。

第二步:透析中饿了,选 “少量低负担” 零食

如果透析到 2-3 小时,实在饿到心慌,也不用硬扛,可吃 1 小把煮毛豆(约 50g)或 3-4颗草莓。煮毛豆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热量适中,能缓解饥饿又不升高血糖;草莓是低钾水果,每 100g 含糖量仅 5g 左右,少量食用不会让血糖波动太大。

绝对不能碰的是糖果、蛋糕、含糖饼干等甜食 —— 这些食物会让血糖在短时间内飙升,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随后血糖又会快速下降,形成 “血糖过山车”,不仅加重身体不适,还可能影响透析效果。如果是糖尿病肾友,透析中加餐前最好先告知护士,在护士指导下选择食物。

记住 2 个细节,让应对更稳妥

除了 “时机 + 选品”,还有两个细节能帮肾友进一步降低低血糖风险,避免踩坑。

细节一:透析前别刻意空腹,糖尿病肾友提前沟通用药

很多肾友觉得 “空腹透析能让脱水量更准”,刻意不吃东西,这其实是误区 —— 空腹会让血糖本就处于较低水平,加上透析时的葡萄糖流失,更容易引发低血糖。正确的做法是,透析前正常吃少量清淡食物(如粥、馒头),不要刻意空腹。

尤其是糖尿病肾友,透析前一定要和医生、护士说清自己的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情况(如服药时间、剂量),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情况调整透析方案(如更换含糖透析液、调整脱水量),避免药物作用与透析的葡萄糖流失 “叠加”,导致低血糖。

细节二:随身携带血糖仪,不适及时测

每次透析时,建议肾友带一个便携血糖仪,一旦出现心慌、手抖、冒冷汗等不适,不用硬扛,及时找护士帮忙测血糖 —— 如果血糖低于 3.9mmol/L,就能及时补充糖分(如喝少量无糖可乐、吃 1 块硬糖),避免低血糖加重;如果血糖正常,也能排除低血糖,寻找其他不适原因。

很多肾友觉得 “忍忍就过去了”,殊不知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导致意识模糊、晕厥,甚至影响心脏功能,及时监测血糖比硬扛更安全,也能让透析过程更安心。

透析时的低血糖不是 “小事”,但也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只要抓准透析前 1 小时吃 “慢升糖” 食物、透析中饿了选 “低负担” 零食的关键,再记住不刻意空腹、随身携带血糖仪的细节,就能稳稳应对低血糖,既缓解不适,又不耽误透析效果,再也不用在 “吃多吃少” 的困境里纠结,让每一次透析都更顺畅、更安全。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