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科学普及,言之有据。为保证肿瘤知识科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即CACA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四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大家分享核心知识,摘取部分内容,供参阅使用。

问题7: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多样,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分期、基因突变类型等)精准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方式?

核心观点:多学科团队评估是精准治疗的核心。

观点解读:医生会根据肿瘤分期、基因检测结果、患者身体状况等,联合皮肤科、外科、肿瘤科、病理科等专家,结合国内外指南及最新研究结果共同制订方案,确保治疗既有效又个体化。


问题8: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黑色素瘤分期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存在一定争议,如何准确把握 SLNB 的适应证,提高其在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核心观点:按肿瘤厚度决定是否活检,≥0.8毫米常规做,<0.8毫米看高危因素。

观点解读:肿瘤厚度是判断是否需要活检的关键。厚度≥ 0.8 毫米的黑色素瘤容易转移,建议常规做前哨淋巴结活检。厚度不足 0.8 毫米的,如果存在溃疡、癌细胞分裂活跃等高危因素,医生也会考虑活检,避免漏诊。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