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科学普及,言之有据。为保证肿瘤知识科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即CACA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四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大家分享核心知识,摘取部分内容,供参阅使用。


问题1:肢端黑色素瘤与创伤和慢性炎症相关,从事易受伤职业或有慢性炎症的人群,应怎样预防肢端黑色素瘤的发生?

核心观点:防护肢端损伤,减少慢性刺激。

观点解读:外伤是中国肢端黑色素瘤最明确的诱因之一,反复受伤或长期炎症可能刺激皮肤细胞癌变,建议从事易受伤职业者佩戴手套、护具等,避免手足反复受伤。受伤后应及时治疗,避免形成慢性炎症性伤害。


问题2:色素痣与黑色素瘤关系密切,如何区分普通色素痣和可能恶变的色素痣,对可疑色素痣应采取哪些处理措施?

核心观点:普通痣与可疑痣区分看 ABCDE 特征。

观点解读:普通痣边界清晰、颜色均匀、形状对称且稳定。可疑痣可能有以下特征:形状不对称(A)、边缘不规整(B)、颜色混杂(C)、直径超过 6 毫米(D)或短期内变大、破溃、发痒(E)。若符合多个特征,需警惕恶变的可能,应及时就诊排除黑色素瘤。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