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科疾病中,青光眼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患者的视功能,却往往在早期难以被察觉。等到症状明显时,视神经的损伤可能已不可逆转。那么,青光眼为何如此隐蔽?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视神经如同传递视觉信号的“电缆”,一旦受损,会导致视觉功能逐渐丧失。

青光眼早期难以察觉的原因

病程缓慢,症状隐匿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较常见的类型,其进展缓慢,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眼压轻度升高,但患者无明显疼痛或不适。视野缺损从周边开始,中心视力长期不受影响,因此难以自我觉察。

双眼代偿,掩盖病情
当一只眼出现视野缺损时,另一只眼可能暂时代偿,使得患者在日常活动中难以察觉异常。直到缺损范围扩大,才会发现视觉问题。

缺乏典型症状
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突发眼痛、头痛、恶心等症状不同,大多数青光眼类型早期无典型表现,容易误以为是视疲劳或年龄相关的视力下降。

认知误区
许多人认为视力好就不会患青光眼,其实不然。青光眼早期中心视力可能完全正常,但周边视野已受损。常规的视力检查(如测视力表)无法全面反映问题。

如何应对青光眼

定期专业检查
青光眼早期诊断依赖于专业眼科检查,包括眼压测量、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等。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有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等高危因素者应更早开始筛查。

关注细微变化
如出现眼胀、鼻根酸涩、虹视(看灯光有彩虹圈)、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科学治疗与随访
一旦确诊,应遵医嘱进行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并坚持定期随访,控制眼压,延缓视神经损伤。

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李富华主任提醒您:青光眼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但早期发现和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保留有用视力。切勿因无症状而忽视眼部健康,定期检查是关键。

来源: 爱尔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