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呵护口腔,**刷牙是基础的第一步,**但生活里每一个不起眼的小习惯,都可能对口腔健康带来大影响。

王先生(化名)每年夏天都靠冰饮“续命”,但今年却彻底无缘冷爽——一口下去,半边脸和头剧痛难忍,甚至半夜痛醒!来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发现他有多颗牙齿出现了“楔状缺损”,有些已经深到髓腔,一碰就痛,一冷就酸。

当被问到刷牙习惯时,王先生说:“我每天刷三次牙,怕刷不干净,每次都横着大力刷,还用硬毛牙刷。”

医生摇头:“您这是刷牙方式错了,把牙刷坏了!”

王先生一脸震惊:什么?刷牙还能把牙刷坏?

(▲王先生的牙齿楔状缺损)

什么叫楔状缺损?

简单说,就是牙齿在靠近牙龈的颈部位置,硬组织被慢慢磨耗,形成了一个像“楔子”一样的缺口(看图)。最常见于尖牙、前磨牙区域。

是不是有点像被刀砍了一块的痕迹?

为什么会发生楔状缺损?

这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而是三大因素“联手”的结果:

1.机械磨损(最主要原因)

①横向拉锯式刷牙:长期大力横刷,尤其是在牙颈部位,就像锯木头一样,慢慢锯出深沟。

②硬毛牙刷+用力过猛:刷毛越硬、力气越大,磨损速度越快。

③咬合应力集中:夜磨牙、爱啃硬物、单侧咀嚼等习惯,让牙齿颈部承受额外压力,导致缺损。

2.化学侵蚀(加速破坏)

①外源性: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可乐、雪碧等)、果酸饮料,或频繁食用酸性食物(柠檬、醋、腌制食品),酸性成分会溶解牙釉质中的矿物质,使牙体组织变脆、易被磨损。

②内源性:患有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孕吐(孕期女性)等疾病时,胃酸会反流至口腔腐蚀牙齿,大大增加楔状缺损风险。

③口腔环境:若口腔卫生不佳,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的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会降低口腔pH值,长期处于酸性环境中,牙颈部硬组织会持续脱矿,更易损伤。

3.牙齿自身结构薄弱(先天+后天因素)

①牙齿根部脆弱:牙齿靠近牙龈的地方有一圈“薄弱区”,这个部位牙釉质很薄,甚至有些人天生缺乏釉质覆盖,直接露出较软的牙本质。牙龈健康时还能起到保护作用,一旦牙龈萎缩、牙根暴露,这里就变得“不堪一击”。

②年龄增长:随着年纪变大,牙齿脆性增加,耐磨性下降,牙龈也更易萎缩,因此40岁以上人群更容易出现楔状缺损。

4.其他因素

①牙周疾病:牙周炎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使牙根暴露,失去牙龈保护,更易受损。

②牙齿排列异常:若牙齿排列不齐(比如向前突出),其牙颈部更突出,刷牙时更容易被反复摩擦,咀嚼受力也更大,缺损风险更高。

如何预防?记住这几点!

1.学会正确刷牙:改用“巴氏刷牙法”,刷毛斜45度朝向牙龈,小范围轻柔打圈振动,切忌横刷!

2.换用软毛牙刷:减轻力度,牙齿不是地板,不需要大力擦!

3.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喝完及时用清水漱口。

4.定期做口腔检查,已有小缺损要尽早补,避免发展成牙髓炎甚至牙齿折断!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周玉英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周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