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刷牙时发现牙刷上沾着血丝?吃苹果时,果肉上留下一圈醒目的红印?别把这些当作“上火”或“小事”,它们很可能是牙周炎发出的求救信号!作为成年人牙齿脱落的“头号杀手”,牙周炎正悄无声息地威胁着全球超10亿人的口腔健康。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真面目,教你科学应对。
一、牙周炎:藏在牙龈下的“沉默杀手”
正常情况下,牙齿与牙龈之间存在一条浅浅的“牙龈沟”,深度不超过3毫米,这里是口腔清洁的重点区域。当食物残渣、细菌在沟内堆积,就会形成黏性的牙菌斑。若不及时清理,牙菌斑会在1-2天内矿化变硬,变成顽固的牙结石。这些“牙齿污垢”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红肿、出血,初期的牙龈炎便产生了。
二、这些“坏习惯”,正在加速牙周炎恶化
很多人认为,只有不刷牙的人才会得牙周炎,事实并非如此。除了口腔清洁不到位,这些生活习惯也在悄悄伤害你的牙周组织:
1.错误的刷牙方式:用力横刷、使用硬毛牙刷,会损伤牙龈,导致牙龈退缩,使牙根暴露更易堆积细菌。
2.吸烟成瘾:烟草中的尼古丁会降低牙龈的血液循环,削弱免疫细胞活性,让细菌更容易“攻城掠地”。研究显示,吸烟者患牙周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
3.糖尿病“助攻”:高血糖环境为细菌提供了“温床”,同时影响白细胞的杀菌能力,让牙周炎与糖尿病形成恶性循环。
4.遗传因素:约30%的人天生对牙周致病菌敏感,即便每天认真刷牙,也可能难逃牙周炎困扰。
三、牙周炎的“连锁反应”,远比掉牙更可怕
失去牙齿不仅影响咀嚼和美观,更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1.消化系统负担加重:牙齿缺失导致食物咀嚼不充分,增加肠胃消化压力,长期可能诱发胃炎、胃溃疡。
2.心脑血管暗藏危机:牙周袋内的细菌及其毒素会进入血液循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比常人高25%。
3.孕妇的“隐形雷区”:孕期激素水平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早产或低体重儿。
四、守护牙周健康,从这4件小事开始
对抗牙周炎,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记住这四个“黄金法则”,让牙齿陪你到老:
1.巴氏刷牙法,每天2次不能少: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配合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刷够不到的牙缝,彻底清除牙菌斑。
2.定期洗牙,给牙齿做“深度清洁”: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专业洗牙,清除刷牙无法去除的牙结石,让牙龈重新“呼吸”。
3.戒烟限酒,为牙龈“减负”:戒烟后,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会逐渐恢复,牙周炎的治疗效果也会显著提升。同时,减少含糖饮料摄入,避免细菌利用糖分产酸腐蚀牙齿。
4.特殊人群,重点防护: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牙周;备孕女性提前治疗口腔疾病,避免孕期牙周炎加重;老年人每年进行至少2次口腔检查,及时干预早期病变。
如果已经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千万别抱有侥幸心理,及时到正规口腔医院就诊。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石门县人民医院 曾威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石门县人民医院 曾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