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120急救中心医护团队接到多名工地受伤的患者,均予以妥善救治并及时转运。一起意外,就能让整个家庭支离破碎。如何守护建筑安全,筑牢生命防护线?120急救中心主任李雄辉给出建议。
工地伤害隐患多,危险“潜伏”需警惕
1.“高空坠落陷阱”无声张开
脚手架松动、临边防护缺失,工友稍有不慎,就可能从高空坠落。坠落瞬间,身体像失控的重物,撞击地面或建筑物构件,骨折、颅脑损伤、内脏破裂风险陡增,伤害程度随坠落高度急剧上升。
2.“物体打击危机”猝不及防
高空抛物(如未固定的建材、工具)、起重吊装失误、重物坠落或甩落甚至哪怕一颗小小的铁钉,从高处落下,也可能击穿安全帽,造成头部重伤。
3.“机械绞噬威胁”步步紧逼
塔吊、搅拌机、钢筋机械等,操作不当或防护缺失,会“咬”住衣物、肢体,卷入瞬间,强大力量扯拽身体,轻则重伤致残,重则当场夺命。
(▲AI图)
现场安全防护与急救“关键步骤”
第一步:排查环境,预警避险
安全优先:发现隐患,立即远离危险区域,大声警示,在危险区域设置明显警示标识。
第二步:评估伤情,防二次伤害
1.“三查”辨伤情:查看意识(轻拍呼喊)、呼吸(观察胸部起伏)、出血(检查体表伤口)。
2.“三不”保安全:除非环境极端危险,否则不随意搬动伤者;不强行移除伤者身上的建材;不贸然给伤者饮水进食。
第三步:针对性急救,争分夺秒
1.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伤
止血:体表喷射状、涌流状出血,用干净纱布、衣物按压伤口,持续用力;若伤口有异物嵌入,不强行拔出,按压周边止血。
固定骨折:怀疑骨折,用木板、硬纸板等简易固定伤处。
颅脑损伤:伤者意识不清、耳鼻出血,让其侧卧,不要堵塞耳鼻流出的血液。
2.机械伤害
脱离机械:若伤者被机械“卡咬”,立即关停设备电源开关,严禁盲目拉扯伤者,避免二次绞伤;必要时联系专业人员拆解设备救人。
伤口处理:肢体被绞伤、割裂,按止血步骤紧急止血,若有断肢,用干净塑料袋包裹、低温保存(不可直接接触冰块),随伤者一同送医,争取再植。
第四步:等待救援,稳定状况
1.持续观察:紧盯意识、呼吸、脉搏,若伤者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做心肺复苏。
2.心理安抚:轻声安慰伤者,告知救援快来,稳定其情绪,避免恐慌加重伤情。
3.信息记录:向急救人员说明事故经过,助力救治。
(▲AI图)
工地常犯“致命错误”,务必规避
1.盲目搬动伤者:怀疑脊柱、骨折伤时,随意抬抱、拖拽,易致神经损伤,甚至终身瘫痪。
2.忽视个人防护:作业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
3.设备违规操作:为赶工违规启动故障机械、不按流程吊装。
4.急救知识匮乏:不会止血、不懂心肺复苏,错过黄金救援时机。
5.安全检查敷衍:对脚手架松动、防护缺失视而不见。
安全作业“防护三板斧”
1.主动预防:从源头降风险
设备管理:塔吊、机械定期检修、维护,确保限位器、防护栏等安全装置完好。
环境防护:临边、洞口设防护栏、安全网;脚手架搭设规范,脚手板铺满、固定牢靠;高空作业区下方设警戒。
个人防护:作业必戴合格安全帽、系牢安全带;穿防滑鞋、反光衣;涉及粉尘、噪声作业,配口罩、耳塞等。
2.被动安全:给意外“装盾牌”
按规定设置安全通道、逃生梯;
配备灭火器、急救箱,定期更新药品、器械;
工地设应急避难区,遇突发危险,可快速避险。
3.风险规避:远离危险行为
不违规攀登、不酒后作业;
严禁在起重吊装区停留、嬉戏;
新工人必做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蛮干”。
(▲AI图)
专家提醒
120急救中心主任李雄辉主任医师提醒:工地事故“防大于救”,每一次规范操作、每一项安全检查,都是在给生命上“保险”。事故发生后,前几分钟是救命关键期,懂急救、会急救,能为生命争取生机。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120急救中心 王宇 李泽湘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王宇 李泽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