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5岁的王阿姨(化名)因阴道流血20多天迟迟不走,到长沙泰和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接诊的妇科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后,并予以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术,刮宫病理显示:子宫内膜高分化原位腺癌。
为求进一步诊治,王阿姨遂入院。经过详细的术前准备及评估,由妇产科申丽辉主任带领手术团队为其施行了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王阿姨恢复良好,现已出院。
申丽辉主任表示:“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癌症之一,多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为什么围绝经期女性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呢?
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卵巢功能衰退,排卵不规律甚至无排卵,使得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却缺乏孕激素的对抗,从而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增加了癌变风险。
不规则阴道流血是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很多女性在围绝经期可能会出现月经紊乱、下腹部不适、潮热等生理变化,容易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相混淆,加之早期癌灶对于周围组织的刺激并不十分明显,可能没有引起患者足够的注意,从而延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围绝经期女性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子宫出血都应被视为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如果围绝经期女性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1.月经周期紊乱,出现非经期的不规则阴道流血,且反复发生;
2.月经量明显增多,或经期明显延长;
3.绝经后再次出现阴道流血。
一旦出现上述异常,应尽快前往医院妇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
子宫内膜癌偏爱这5类人!
以下5类人群需格外注意:
1.长期雌激素暴露人群
长期暴露在单一的雌激素刺激下,又缺乏相应的孕激素来保护子宫内膜,容易引起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继而发生癌变。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围绝经期月经失调,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的乳腺癌患者,不规范使用含有雌激素药品或保健品等情形。
2.代谢综合征人群
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合并三联症,即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女性脂肪细胞可转化为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糖尿病和高血压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代谢,使其对雌激素更敏感。
3.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
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家族中有结直肠癌、胃癌、卵巢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病史的女性,遗传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癌变风险。
4.月经初潮早、绝经时间晚、未生育人群
相对于其他女性,初潮早(<12岁)、绝经晚(≥52岁)会增加雌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的时间。此外,未孕女性体内无孕激素的保护,在长期受到雌激素刺激的作用下,也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癌。
5.不良生活习惯人群
有吸烟、缺乏运动、喜欢吃高热量、高脂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女性,也是患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
如何筛查和应对子宫内膜癌?
建议对年龄≥45岁且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开展筛查。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病理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可采用分段诊刮或宫腔镜检查来获取子宫内膜组织。
围绝经期女性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重视异常子宫出血等症状,切勿因疏忽大意而延误病情。生活中,可通过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来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
子宫内膜癌能治愈吗?
子宫内膜癌能否治愈取决于分期和类型。
1.早期子宫内膜癌:可及时手术切除,术后放化疗、中药调理,过五年生存期可算作治愈。
2.中晚期子宫内膜癌:完全治愈可能性小,易转移,中期可手术及放化疗,晚期则只能放化疗。
3.预后因素:包括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子宫外病灶等。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泰和医院 妇产科 申丽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长沙泰和医院 妇产科 申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