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楼下燃起大火,烟雾顺着楼梯间往上蹿,这时候你打开家门,迎面会是什么?
2024年1月16日,四川南充一栋高层住宅楼给出了答案。27楼突发火灾,住在31楼的邓女士一家人在半小时后察觉火情,他们的选择让无数人捏了把汗——打开房门,冲进浓烟,硬是从31楼冲下了楼。最终,这家人虽然保住了命,却全都进了医院。
为什么说他们的行动极其危险?我们不妨一步步往下想。
从现场视频能清晰看到:当这家人拧开31楼的房门,黑色的浓烟瞬间涌进客厅。你知道吗?火灾中产生的烟气,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氰化氢等剧毒气体。人只要吸入几口,就可能剧烈咳嗽、视线模糊,甚至在短时间内失去力气。
而他们抱着孩子,穿着衣服就往浓烟里冲——这简直是在拿生命打赌。
他们能脱险,真的是因为“运气好”吗?
这家人最终逃到楼下,却全都进了医院接受治疗。你肯定好奇:他们能活下来,到底靠什么?
或许有这几个偶然因素:
-他们做了简易防护,邓女士母亲准备了湿毛巾,自己则用打湿的浴巾捂住小孩的口鼻;
-穿过浓烟距离不长,31楼到地面的距离虽然长,但31楼到27楼只有4层,他们可能憋着一口气冲过了烟雾最浓的区域;
-楼梯间可能有窗户:窗户自然排出了一部分烟雾,使得浓度没到“致命级别”,也可能通过楼梯间的窗户换气。
但这些“可能”,很大程度上赌的是运气。但这样的运气并非人人都能碰到。
记住这句口诀:“如果火在楼下烧,打开门缝先瞧瞧,通道有烟回室内,通道无烟别轻逃。”
怎么理解?
-先别急着开门,用手背摸一下门板:如果发烫,说明火已逼近,室外温度较高,坚决不能开;
-轻轻打开一条门缝:如果有烟味、能看到烟雾,立刻关门——这时候冲出去,等于往毒气管里钻;
-如果开门发现通道没烟,就能放心往下跑吗?
其实也要谨慎:也可能在你下楼的过程中,浓烟突然从下方涌上来。一旦遭遇,往往躲无可躲。这种情况下,留在自己家里反而更安全——楼梯间没烟,说明你所在的区域暂时不受威胁,完全可以关紧家门,等待消防队处理。

数据说:火灾中80%的死亡,都是因为吸入有毒烟气。你想想,浓烟里的一氧化碳,吸入几口,就有可能昏迷窒息。而家里的房门,能挡住90%以上的烟气和热量——把家当成自救的“堡垒”,比在浓烟里瞎闯安全N倍。
如果南充这家人退回房间,关紧门,堵好缝,防住烟,等救援,是不是就能避免进医院?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如果是你,该怎么选?
楼下起火,烟雾往上冒,你住在高层。打开门,是看不清的浓烟;关上门,是暂时安全的房间。是赌一把冲进烟雾,还是守在家里等救援?
一、优先选择“固守待援”
紧闭房门,封堵缝隙若开门发现浓烟弥漫,应立即关闭房门,防止烟雾涌入。用湿毛巾、床单等堵住门缝,减少有毒气体进入。
关闭空调、新风系统,避免烟囱效应加速烟雾扩散。
向外界求救在窗口用鲜艳衣物、手电筒等发出求救信号,吸引消防员注意。
保持低姿呼吸若房间已渗入烟雾,应伏低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吸入有毒烟气。
二、何时选择逃生?
仅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考虑撤离:
逃生通道明确无烟:通过触摸门把手确认门外温度未升高且楼梯间无浓烟。
熟悉逃生路线:弯腰低姿沿墙撤离,勿使用电梯。
三、切忌盲目行动
不赌命冲入浓烟:高温烟雾会导致窒息、灼伤,甚至几秒内失去意识。
不跳楼或攀爬:高层跳楼生还率极低,可利用缓降器(若有)或等待消防云梯救援。
切记:火灾中冷静判断比盲目行动更重要!坚守安全区域等待专业救援,是高层火灾中存活率最高的选择。
来源: 泉州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