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卒中筛查门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对自身是否属于脑卒中高危人群缺乏清晰的认知。脑卒中(俗称“中风”),就像一位隐匿的“健康杀手”,悄无声息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若能提前知晓自身风险,便能针对性开展预防工作,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脑心健康管理师指出: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意味着你已进入脑卒中高危人群行列,快来自我排查!
一、需警惕的基础疾病:脑卒中的重要诱因
部分患者存在错误认知,认为自己虽有基础疾病,但脑卒中不会“找上门”。事实上,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脑卒中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是脑卒中的重点高危人群。
1、高血压病:若血压长期处于失控,会持续冲击脑血管,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硬化的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更易出现破裂或堵塞,为脑卒中埋下隐患。
2、糖尿病:高血糖环境会持续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壁完整性被破坏,血液中的脂质更易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血栓,增加脑血管堵塞引发脑卒中的风险。
3、高血脂: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时,会在血管壁内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若不稳定,可能脱落并随血液流动,一旦堵塞脑血管,就会引发脑卒中。
4、既往有心脑血管病史:曾患有脑梗死、TIA、冠心病、房颤等疾病的人群,更是脑卒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疾病遗留的血管损伤会持续影响脑血管功能。而心房颤动等心脏病可能导致心脏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入脑部,极易引发脑卒中。
二、应戒除的不良习惯:可控风险因素
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因素,长期坚持不良习惯会显著提升脑卒中发病风险。
1、吸烟与饮酒: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周围血管病发病率,为脑卒中创造条件。经常饮酒者,导致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该物质会收缩血管,引起血压骤升,对于管壁薄弱的脑动脉而言,更易发生破裂,进而引发脑卒中。
2、不合理饮食:饮食随心所欲,必然会导致偏食、挑食、营养摄入不均衡。《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建议:限制盐摄入量<5g/天,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300mg,提倡多吃蔬菜、水果、谷类,适当进食生奶、鱼、豆类和瘦肉等,使能量的摄入和需求达到平衡。
3、久坐不动:长期久坐会导致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堆积,增加肥胖的风险。
4、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打乱身体代谢和血压节律,可能引发血压异常波动,血压频繁波动,脑血管意外发生概率也会随之上升。
三、需正视的自然因素:不可忽视的风险变量
部分自然因素虽无法人为改变,但会显著影响脑卒中发病风险,这类人群需更加注重日常监测与预防
1、年龄因素:4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而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每增长10岁,风险就增长1倍,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就会让脑卒中有机可乘。
2、遗传因素:若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曾患有脑血管或心脏病病史的,因遗传因素影响,可能让血管、心脏疾病的种子在体内更早萌芽,自身发病风险也会高于普通人。
四、要管理的体重:代谢健康的关键指标
体重指数>28kg/m2的肥胖人群,最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卒中风险比正常体重者高。肥胖不仅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更会加重血管负担,让脑卒中更容易找上门。
对照以上标准,你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吗?若你符合其中一项或者多项,不要着急,这不是诊断,而是提醒你重视预防,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从日常生活中入手,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守护健康大脑,远离“中风”威胁。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肖明 王珊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