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规模化橄榄种植中,机械修剪因其高效、省工的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果园采用。然而,许多果农发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冬季采用机械篱壁式修剪后,橄榄树来年萌发的新梢又多又旺,开花结果量却显著减少。这个普遍存在的难题,究竟该如何破解?近期一项由阿根廷科学家开展的研究,通过系统性的田间试验,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根源,并提供了有效的修剪后管理新方案。

机械修剪的两面性:效率与挑战并存

传统的橄榄树修剪主要依靠人工,费时费力且成本高昂。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机械修剪因其作业效率高、成本相对较低而备受青睐。常见的机械修剪方式包括使用圆盘式修剪机和往复式修剪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树冠整形作业。

然而,机械修剪的特点是在一个平面上切割所有枝条,不论枝条的粗细、年龄和位置。这种“一刀切”的方式虽然高效,但对树体造成的创伤较大,打破了树木原有的生理平衡。作为修剪反应,树木会在来年春季萌发大量新梢,特别是一些垂直向上生长的徒长枝。这些徒长枝生长旺盛,节间长,叶片大,但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营养生长,很难转变为结果枝。

为什么要特别重视修剪后管理?

橄榄树与其他果树一样,具有强烈的顶端优势。冬季机械修剪虽然能快速控制树形,但会强烈刺激树木的营养生长。大量萌发的徒长枝不仅消耗大量养分和水分,其产生的赤霉素等植物激素还会抑制花芽分化,导致次年开花不足,形成“剪得狠,长得旺,结果少”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在种植密度较高的果园中尤为明显,因为树冠密集会进一步恶化通风透光条件。

三种修剪后管理措施的对比研究

为了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阿根廷科学家以5年生“阿尔贝吉纳”(Arbequina)橄榄树为对象,设计了精细的田间试验。在冬季机械修剪的基础上,研究人员于次年夏季硬核期(果核开始变硬的阶段)实施了三种不同的修剪后处理:

1.摘心:剪除所有新梢的顶端部分。传统果树栽培学认为,摘心能破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萌发,从而增加潜在的结果位点。但实验结果出乎意料:打顶处理后侧枝数量虽然增多,但这些侧枝继续维持旺盛的营养生长状态,开花能力极弱,导致次年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低。这表明,单纯依靠摘心并不能有效引导橄榄树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2.疏除徒长枝:人工识别并去除50%的直立旺长枝。这是唯一表现出显著正向效应的处理。疏枝后,树冠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阳光能够更充分地照射到树冠内部,剩余枝条获得更充足的养分供给。结果显示,采用此处理的树木在次年单位树冠体积的果实数量和产量均达到最高。这表明,有选择地减少无效生长,集中养分供应给有效结果枝,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

3.喷施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叶面喷施1500ppm浓度的矮壮素。矮壮素是一种赤霉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理论上应能抑制新梢过旺生长。然而,该浓度下效果不理想,未能有效抑制新梢生长,对开花的促进作用也有限。但研究同时发现,在未修剪的树上,更高浓度(3000ppm)的矮壮素能显著促进开花和增产。这提示我们,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需要精准的浓度和恰当的时机,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徒长枝的识别与管理要点

正确识别徒长枝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徒长枝通常具有以下特征:生长角度直立向上;节间明显较长;叶片较大且呈圆形;多着生在修剪切口附近或主干上。与结果枝相比,徒长枝的芽体较小且不够饱满。

疏除徒长枝时应注意:选择夏季硬核期进行,因此时树木生长态势已基本稳定;去除数量以占总徒长枝量的40%~50%为宜,过度去除可能再次刺激新梢萌发;优先去除树冠内部、过密处的徒长枝,保留树冠外围、空间位置较好的枝条;使用锋利的修剪工具,切口平滑,避免撕裂树皮。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向橄榄种植者提出以下修剪后管理建议:

1.转变观念,管理重于修剪:切忌“一剪了之”。要认识到修剪只是手段,修剪后通过精细管理引导树木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2.夏季疏枝是关键措施:冬季机械修剪后,应于夏季(硬核期前后)及时跟进,人工疏除一部分直立、旺长的徒长枝。此举能优化树体结构,改善光照条件,节约养分消耗,是提高来年产量的最有效措施。虽然需要投入额外人工,但带来的增产效益远远超过成本。

3.谨慎使用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并非“万能药”。如需使用缩节胺等赤霉素抑制剂,建议先进行小范围试验,确定合适的浓度和施用时机(本研究建议探索2000~3000ppm范围于硬核期施用),避免盲目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考虑交替修剪策略:对于需要持续控制树冠的果园,可考虑采用“交替修剪”策略,即每年只修剪树篱的一侧,保留另一侧结果。这种交替修剪的方式有助于维持年度产量相对稳定,避免大小年结果现象过于突出。

5.建立综合管理理念:修剪后管理应与其他栽培措施相结合。疏枝后适当增施磷钾肥,有助于花芽分化;根据树势合理调节灌溉量,避免过量供水导致徒长;加强病虫害防控,保护叶片功能。

这项研究不仅适用于橄榄,其揭示的“调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的原理,对其他果树的修剪管理也有重要借鉴意义。特别是对采用机械化管理的果园,提供了解决“剪后减产”问题的有效思路。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品种对修剪后管理的响应差异,优化生长调节剂的施用配方和时机,以及开发更高效的疏枝机械或化学疏除方法,以降低人工成本。

科学修剪配合精细化管理,是现代果园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必由之路。通过理解树木的生理特性,采取适当的修剪后管理措施,完全能够破解“剪后减产”的难题,实现果园的持续丰产稳产。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又一个科学依据:在农业生产中,尊重作物生长规律,顺应自然而又科学调控,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 | 广西扶绥坚果科技小院 张丽冬 广西大学农学院 薛进军

来源: 张丽冬 薛进军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