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圆明园四十景图》创作的前前后后
圆明园四十景,是指圆明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园林风景群,一个景就是一座“圆中园”或园林建筑群。《圆明园四十景图》既是针对这40处景群所作的40幅建筑山水画。
雍正十三(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九月初三日,弘历即皇帝位于太和殿,以明年为乾隆元年。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弘历即传旨如意馆画师冷枚:按康熙朝绘制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为圆明园各“殿宇处所”起稿分景画样。其后不久,又改令唐岱、沈源二人绘画。由沈源画房舍,唐岱画土山树石。后来周鲲等人也参与了这套“圆明园大册”的绘制。起初这套图景仅绘了33景,乾隆六年增入方壶胜境、蓬岛瑶台和慈云普护 3图,到乾隆九年九月又增入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洞天深处和月地云居4图,从而最终成为《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为绢本彩绘,各幅图分别附有汪由敦所书弘历《四十景题诗》,共计40对幅,每对幅为右图左诗。每幅图的绢心64×65厘米,加上装池绫边为83×75厘米。全图分为上下两册,配楠木插盖匣盛装。首册画页之前分裱雍正书《圆明园记》和乾隆书《圆明园后记》。在上下册各最后一景的图、诗末尾,分别款书“乾隆九年甲子九月奉敕,臣唐岱、沈源恭画”和“工部尚书臣汪由敦奉敕敬书”字样。这套四十景彩绘图,直至乾隆十一年四月,才最终裱成呈进,又经装配木匣之后,在十二年(1747年)六月,奉旨正式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前后历时十二个年头,足见其成图之不易。
乾隆即位的时候,清王朝已经建立了将近100年,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乾隆的大兴土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1738年(乾隆三年)开始,就陆续对圆明园的景观进行调整,并增建若干建筑组群以丰富园景。圆明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把建筑、山水、花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40处富有诗情画意的景区,这就是圆明园四十景。
乾隆对圆明园是十分欣赏的。他在《圆明园后记》中踌躇满志地写道:“(圆明园)规模之宏敞,丘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遊之地,无以踰此。”但是,圆明园的建筑,主要是土木结构。土木结构的建筑,寿命是不长的。用乾隆的话来讲,“土木之工,二十年斯敝。”为了使这座举世无双的名园胜景留传后世,1736年(乾隆元年),令清宫画家郎世宁、唐岱、沈源等绘制《圆明园图》一幅,同年正月,又令唐岱、沈源将圆明园各所合画册页一册,沈源画房舍,唐岱画土山树石。1738年6月27日(乾隆三年五月十一日)《圆明园图》绘成,乾隆亲笔题写了“大观”二字,张挂在圆明园清晖阁北墙上。1739年10月1日(乾隆四年八月二十九日),乾隆令将圆明园绢画四十张裱做册页二册,用文锦糊套。这时,《圆明园四十景》的初稿就已经完成了。但是,这时圆明园的一些重要工程仍在进行,《四十景图》也就无法定稿。1744年10月(乾隆九年九月),圆明园的工程基本结束,所以,《圆明园四十景图》的最后一幅《洞天深处》,落款为“乾隆九年九月”,这就是《四十景图》定稿的时间。
这一年的六月,乾隆写成四十景诗。因为是一景一诗,所以乾隆称之为“对题诗”。写成后,令工部尚书、著名书法家汪由敦书写。接着,又令将雍正手书的《圆明园记》和自己手书的《圆明园后记》依次裱在第一册的画前。1746年6月(乾隆十一年四月),汪由敦将四十景对题诗书写完毕,正在盛京(今沈阳)的乾隆,令将汪由敦书写的四十景对题诗装入木匣,送往盛京。审阅后,又送回北京装裱。1747年5月22日(乾隆十二年四月十四日),《圆明园四十景》册页才装裱完毕,乾隆令用楠木插盖匣盛装。7月26日(六月十九日),送往圆明园奉三无私殿伺候呈览。乾隆看后,非常满意,钤盖了 98颗图章,其中最大的一颗就是“圆明园宝”。这部由皇帝、大臣、艺术家集体创作的艺术精品,从酝酿到完成,前后用了近12年的时间。在中国艺术史上,恐怕也是比较罕见的。
《圆明园四十景》,是研究圆明园的极其珍贵的史料。雍正的《圆明园记》和乾隆的《圆明园后记》,记述了圆明园的由来、建园的指导思想、园林景观和雍正、乾隆在园内的活动等等。四十景图,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圆明园全盛时期建筑和园林的风貌。四十景对题诗,则以序和诗词的形式,揭示了四十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读了这部《圆明园四十景》,我们就不难理解法国作家雨果为什么把中国的圆明园和雅典的巴黛农神庙分别作为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的代表,称东方艺术为梦幻艺术,西方艺术为理念艺术。他盛赞圆明园“不仅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圆明园四十景》,集文学、绘画、书法、篆刻于一身,又是一件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精品。
唐岱、沈源绘制的《圆明园四十景》,内池宽 62.3 厘米,高63厘米,外裱20厘米云鹤纹白绫,共四十幅。汪由敦书乾隆所作四十景诗,亦四十幅,装裱规格与图相同。景图和诗共八十幅,分装两巨册。第一册画前,有雍正《圆明园记》和乾隆《圆明园后记》,以下均左诗右图,对幅折叠。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圆明园四十景》,原存圆明园中。1860年10 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在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之后,又野蛮地纵火焚烧。在这场浩劫中,《圆明园四十景》被法军杜潘上校掠走,1862年,在巴黎德鲁欧拍卖行拍卖。后来,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从一个书商手中以 4200 金法郎购得,列为远东特藏精品。
作者简介:郭晓光,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部主任兼古典园林考古分会秘书长;出版多部学术专著、散文集、传记文学;长期从事文博工作,尤长于明清书画鉴赏。
文章提供:中国圆明园学会文化传播部
来源: 圆明园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