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听到“帕金森病”这个名字时,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新闻中名人的诊断消息,还是身边老人不由自主的颤抖?很多人将其简单地等同于“手抖”,但事实上,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这是一篇为您和家人准备的科普文,希望能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疾病。

一、帕金森病到底是什么?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所谓“退行性”,是指大脑中特定的神经细胞神经元在逐渐地、缓慢地丢失。

关键就在于一类叫做 “黑质致密部” 的脑区。这里的神经元能够产生一种至关重要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多巴胺就像大脑内部的“信使”,负责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从而协调和控制我们的身体运动。

当这些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无故死亡超过一半以上时,大脑内的多巴胺水平就会显著降低,导致指挥运动的“司令部”失灵。于是,一系列运动症状就开始显现出来。它虽然不是直接致命的急症,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进展,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主要症状:“动”的困难与“不动”的困扰

帕金森病的症状可以分为两大类: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1. 运动症状(核心表现)

静止性震颤:这是最广为人知的症状。通常从一侧的手或脚开始,在放松、静止时出现,像“搓丸样”抖动,情绪紧张时加重,活动时反而减轻或消失。

肌肉僵直:患者的肌肉会持续紧张,关节活动时会感到一种均匀的阻力,像在“弯一根铅管”或“转动齿轮”,导致身体僵硬、活动不便和疼痛。

运动迟缓:这是最核心的症状。表现为动作变慢、减少,如走路步子变小、步伐拖沓、写字越写越小“小写症”、面部表情减少“面具脸”、说话声音单调变小、穿衣吃饭等日常活动变得困难。

姿势平衡障碍:疾病中后期出现。患者身体容易前倾、弯腰驼背,走路时手臂不会自然摆动,容易跌倒。起步、转弯和停下时尤其困难,有时会出现慌慌张张的“小碎步”“慌张步态”。

2. 非运动症状(同样不容忽视)

这些症状可能比运动症状更早出现,且严重影响生活,但常被误认为是衰老或其他问题。

嗅觉减退:是非常常见且早期的信号,可能比运动症状早出现数年。

睡眠障碍:比如在睡梦中大喊大叫、拳打脚踢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非常常见、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多汗、排尿困难。

精神和情绪问题:抑郁、焦虑、焦虑、兴趣减退、淡漠。

认知障碍:后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变慢等帕金森病痴呆。

感觉障碍:肢体麻木、疼痛。

三、病因与高危人群: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很遗憾,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认为它是遗传、环境、衰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年龄:最大的风险因素。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早发型帕金森病。

遗传因素:约1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杀虫剂、除草剂、重金属等可能有潜在风险。

其他: 男性患病风险略高于女性。

四、如何诊断与治疗?

诊断:目前没有特异性的血液或影像学检查能直接确诊。医生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观察上述症状,并对左旋多巴药物治疗的反应进行综合判断。脑部CT或MRI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疾病,一种叫做“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的特殊检查可以帮助辅助诊断。

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这是一个长期管理的过程。

药物治疗:是首选和最主要的手段。核心是补充多巴胺或模拟多巴胺的作用如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需要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康复治疗:极其重要! 包括物理治疗平衡、步态训练、作业治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言语和吞咽训练。

外科治疗:对于药物效果减退或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脑起搏器”,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

心理与支持治疗:关注患者的情绪健康,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至关重要。

五、我们可以做什么?——给患者和家属的建议

1. 及早就医,规范治疗: 一旦怀疑,应尽快去神经内科就诊。与医生建立信任,遵循个性化治疗方案。

2. 坚持康复,主动锻炼: 规律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散步、舞蹈、瑜伽,被证明对延缓病情非常有益。

3. 调整生活,注重细节:

饮食:多吃高纤维食物防便秘,蛋白质摄入可能与药物吸收有冲突,需遵医嘱合理安排。多喝水。

环境:家中移除地毯,安装扶手,保持通道畅通,防止跌倒。

4. 关注心理,给予支持:

对患者:理解他们的挫折和困难,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保持积极心态。他们不是故意变慢或颤抖。

对家属:照顾帕金森患者是一项长期的挑战,照护者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寻求支持团体和喘息服务。

6、结语

帕金森病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它虽然目前无法治愈,但绝不是绝症。通过现代医学的综合治疗和科学管理,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良好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消除误解,增进了解,用知识和关爱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的努力。

来源: 科普医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