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过程中,孩子生病服药常让家长头疼不已。不少家长给小儿喂药时,习惯将药片碾碎后喂服,认为这样孩子更易吞咽,药物也能更好发挥药效。然而,小儿服药真的都需要碾碎吗?今天,作为药师,就来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碾碎服药的初衷
家长们选择把药片碾碎给孩子服用,主要是考虑到孩子吞咽能力较弱。尤其是低龄儿童,吞咽完整药片或胶囊难度大,有呛噎风险。此外,碾碎后的药物与水混合成药液,口感更佳,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此外,部分家长认为碾碎药物可加快体内溶解和吸收,提升药效。
并非所有药物都适合碾碎
肠溶制剂
肠溶制剂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剂型,它的外面有一层肠溶包衣。这层包衣可以保证药物在胃中不溶解,而是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中才溶解。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药物在胃中被胃酸破坏,或者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如果将肠溶制剂碾碎后服用,药物可能会在胃中提前释放,这不仅会降低药效,还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出血倾向、消化道溃疡、肾功能损害以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如果碾碎服用,可能会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甚至胃出血等症状。
缓控释制剂
小儿缓控释制剂能够使药物在体内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这类药物通过特殊工艺设计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如果将缓控释制剂碾碎,药物会迅速释放,导致血药浓度突然升高,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时也会缩短药物的作用时间。比如,根据临床案例,碾碎服用可能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后迅速回升,这种血压波动不仅不利于血压的稳定控制,还可能引发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源性休克;布洛芬缓释胶囊,掰开或碾碎服用增加胃肠道黏膜损伤的风险等。
胶囊剂
有些胶囊剂的内容物是粉末或颗粒状,这些药物可能具有特殊的气味或口感,胶囊可以起到掩盖气味、保护药物不受胃酸破坏以及定位释放等作用。若把胶囊打开,将内容物直接喂给孩子,不仅会让孩子闻到难闻气味,降低服药依从性,还可能影响药物疗效。例如,一些益生菌胶囊通过特殊的肠溶性设计,可以保护益生菌在通过胃酸环境时不被灭活,从而确保益生菌能够顺利到达肠道并发挥作用。如果打开胶囊服用,益生菌可能会在胃中被胃酸杀死,失去应有的功效。
可以碾碎的药物情况
当然,也有一些药物是可以碾碎服用的。在没有特殊剂型要求的情况下,对于一些普通的片剂,如维生素类、抗生素类等,如果孩子无法吞咽完整的药片,可以考虑将其碾碎后服用。然而,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家长在采取此措施前,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以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或剂量计算错误。
正确喂药的建议
选择合适的剂型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专为儿童设计的药物剂型,如颗粒剂、糖浆剂、滴剂等。这些剂型通常口感较好,便于孩子服用,家长可以优先选择。
使用辅助工具
可以使用喂药器、滴管等辅助工具来帮助孩子服药。这些工具能够准确地控制药量,并且可以将药物直接送到孩子口腔的深处,减少孩子抗拒的情况。
注意服药方式
在给孩子喂药时,应确保孩子保持坐姿或半卧位,避免平躺,以减少药物呛入气管的风险。呛咳不仅会引起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因此正确的喂药姿势至关重要。例如,可以将孩子放在腿上,头稍微向后仰,或者让孩子坐在椅子上或站立,使用药杯、滴管或药匙进行给药,确保使用干净的工具,并遵循正确的测量方法以确保正确的剂量。喂药后,可以让孩子适当喝一些水,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药物。
总之,小儿服药并非都需要碾碎。家长在给孩子喂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药师的意见,了解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孩子用药安全、有效。希望今天的科普能让大家对小儿服药有更科学的认识,让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

来源: 科学药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