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小林(化名)最近总被朋友调侃“太娇气”——每次来例假,她都疼得蜷在沙发上冒冷汗,吃两片止痛药也止不住,甚至好几次疼到请假。

一开始她以为是“宫寒”,喝了半年红糖姜茶也没用,直到上个月疼得晕过去被送进医院,检查后才发现

卵巢上长了个4厘米的“巧克力囊肿”,罪魁祸首就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医生说,这病已经悄悄折磨她至少5年了。

其实,像小林这样的姑娘不在少数。今天咱们就来揭开这个藏在痛经背后的“隐形杀手”的真面目。

一、它是怎么“跑错地方”的?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应该老老实实在子宫里待着,每月随激素变化脱落出血,形成月经。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内膜细胞像“叛逆的种子”,偷偷跑到卵巢、盆腔甚至肠道上“扎根”。

这些“跑错地方”的内膜也会跟着激素“起哄”——来例假时照样出血,可血液没地方排,就在原地淤积成病灶。

比如卵巢里的积血时间久了会变成深褐色,像融化的巧克力,这就是“巧克力囊肿”。它们在体内发炎、粘连,每次月经就像在“伤口上撒盐”,疼得人直不起腰。它也会长着长着长歪了,形成了恶性病变

二、它不只是“疼”这么简单

别以为痛经忍忍就过去了,但这病破坏力远超想象:

1.疼到失控:从一开始的经期疼,慢慢变成平时也疼,甚至同房、排便时都疼,严重的要靠止痛药度日。

2.偷偷伤生育:30%的患者会不孕,因为异位的内膜可能引起盆腔粘连,改变盆腔微环境,或者破坏卵巢功能,让卵子没法正常“约会”精子。

3.搞垮生活质量:长期疼痛会让人焦虑、失眠,小林就说自己这几年脾气越来越差,连和朋友聚餐都怕突然疼起来。

三、怎么发现它在“搞事”?

记住三个典型信号,别等疼到崩溃才重视:

1.痛经逐年加重:从“能忍”变成“必须躺平”,止痛药效果越来越差;

2.非经期也疼:小腹坠胀、腰酸,尤其是劳累或同房后;

3.月经乱了套:经量变多、经期延长,或者备孕很久怀不上。

如果中了两条以上,赶紧去正规的医院找医生,早发现能少遭很多罪。

四、别慌,有办法对付它

这病虽然“顽固”,但不是无药可解:

1.轻度疼痛可以用激素药“安抚”异位内膜,让它暂时“休眠”;

2.像小林这样的囊肿或严重粘连,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清除病灶;

3.关键是要定期复查——它的复发率有点高,就像打地鼠,得盯着才不容易冒头。

当然,治疗方式有很多种,不限于上面提到的,具体治疗方案我们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检查。

最后想跟大家说:痛经从来不是“女生的必修课”。如果它已经让你疼到影响工作、生活,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不正常”,别硬扛,更别信什么“生完孩子就好了”。就像小林,早五年发现,就不用遭那五年罪。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王瑶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