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 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黄富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教授

骨折是常见的外伤,尤其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骨折后,人体由于运动能力受限,以及相关因素,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不仅会导致局部的疼痛和肿胀,还可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猝死。尤其是髋部、骨盆和下肢骨折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更高。那么,骨折后为什么会容易形成血栓?如何早期识别深静脉血栓的征兆?又该如何科学预防和正确处理?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为什么骨折后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形成的血块,常见于下肢深静脉。骨折后,由于创伤、手术或长期卧床等因素影响,患者下肢血流减慢,容易形成血栓。若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则会引起肺栓塞,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休克甚至猝死,是骨折患者康复期中非常危险的一环。

深静脉血栓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血栓逐渐增大,患者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痛,以及皮肤温度升高等症状。若不及时干预,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后果可能十分严重。因此,针对高风险群体,预防和早期识别深静脉血栓非常关键。

骨折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较高,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长期制动和卧床

为确保骨折部位稳定,患者往往需要使用石膏、支具等固定装置,限制患肢活动,致使肌肉泵功能减弱,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易于凝聚。

2.手术和创伤刺激

骨折治疗通常需要手术矫正复位、内固定等操作。手术过程中对血管的机械性损伤,以及局部炎症反应均会激活体内的凝血系统。此外,手术期间或术后应激状态,进一步改变血液成分,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3.个体基本状况

年纪较大、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往往血管弹性差、血液流变学改变,且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或肥胖等情况,以及吸烟、既往血栓病史等因素均会进一步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4.外界环境及护理不足

在康复期,如果护理措施不到位,如定时翻身、按摩和关节活动训练不够,也会使局部循环受阻,增高血栓风险。

二、如何识别深静脉血栓的早期症状?

深静脉血栓的可怕之处在于,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甚至完全无症状,直到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才被发现。因此,骨折患者及家属应警惕以下表现:

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典型症状 ①肿胀:患侧小腿或大腿突然肿胀,比健侧明显增粗。②疼痛或压痛:行走、站立或按压小腿时疼痛加重。③皮肤温度与颜色变化:患肢皮肤发热,可能伴随发红或发绀。④浅静脉扩张:皮下静脉变得明显凸起。

2.肺栓塞的警示信号 如果血栓脱落并阻塞肺动脉,可能出现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尤其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咯血、心跳加快、晕厥甚至猝死,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呼吸困难或胸痛,必须立即就医!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如何预防骨折后的深静脉血栓?

正所谓“预防胜于治疗”,在骨折发生后,及时、科学地采取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主要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尽早活动

早期活动是防止血液淤滞的重要途径。医生在确保骨折稳定的前提下,往往会建议患者在可行范围内进行轻度关节活动和肢体运动,如踝泵运动(脚尖上下摆动)、膝关节屈伸等。对于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也可以借助物理治疗师指导进行被动运动,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

2.机械预防

(1)弹力袜和压力袜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穿戴医用弹力袜或压力袜,这类袜子可以通过外力挤压下肢,帮助维持静脉血液回流,从而减少血栓形成可能。

(2)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对于高危患者,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能通过定期充气和放气,模拟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3.药物预防

在骨折后,尤其经历手术治疗或需长期卧床的患者群体中,医生常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

(1)低分子肝素 因其起效快、作用效果稳定,常被用于骨折及手术后抗凝预防,但同时需关注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2)口服抗凝药物 对于部分需要长期抗凝的患者,口服药物虽方便使用,但需要定期检测凝血功能,以调整剂量,确保安全性和疗效。

4.血流动力学改善措施

保持水分摄入充足,避免脱水,这对于维持血液稀释、防止高凝状态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合理膳食、适当补充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也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环境。同时,须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血管损伤和凝血异常。

四、如果发生深静脉血栓,该如何处理?

一旦确诊深静脉血栓,治疗目标是防止血栓扩大、预防肺栓塞和减少远期并发症(如血栓后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通常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静脉抗凝。长期治疗应转为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疗程通常3~6个月,甚至更长。对于严重的广泛性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可能需行导管溶栓或手术取栓。对于抗凝禁忌或反复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可考虑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拦截脱落的血栓,但滤器不能根治深静脉血栓,仍需配合抗凝治疗。

除了药物、手术治疗,康复锻炼也很重要。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逐步恢复活动,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长期穿戴弹力袜,减少下肢静脉高压和水肿。深静脉血栓患者切忌用力按摩或热敷,否则可能促使血栓脱落。

骨折后的深静脉血栓是一个隐匿却危险的并发症,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处理,可显著降低其发生风险。作为患者或家属,应提高警惕,在康复过程中密切关注下肢情况,并严格遵循医生的预防建议。记住:“动起来”比“静养”更重要,科学康复才能远离血栓威胁!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