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地下万米找油利器:全球首台12000m

自动化钻机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座红白相间的钢铁巨人巍然矗立。

82米高的身躯刺破苍穹,相当于24层楼的高度;900吨的钢筋

铁骨,足以轻松吊起两列满载的动车组。这便是由中国石油宝石

机械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它正

将钻头刺向地球深处,开启了中国向地心进军的伟大征程。

      



01 地心召唤,向深地进军

地球深处蕴藏着怎样的奥秘?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认知中还

是一片空白。超万米深地勘探被公认为衡量国家工程技术与装备

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什么要向地球深部进军?这背后是国家能源安全的迫切需求。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但易开采的浅层油气资源如同“餐桌

上的点心”,正在快速消耗。要端稳能源的“饭碗”,就必须向

地球更深处寻找“深藏不露的宝藏”。数据显示,我国陆上深层

超深层油气资源占全国总量的34%,且新增储量中超深层的占

比逐年攀升。新疆塔里木盆地,这片广袤的土地下,蕴藏着丰富

的超深层油气资源,被视为 我国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战略接替

区 。探索这里的万米地层,意义重大!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中国

工程院院士孙金声指出,“超深层已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

的主阵地,是端稳能源饭碗的重大战略选择。”


02 极限挑战,重器破坚冰

钻透“地下珠峰”面临的是世界级技术难题。塔里木盆地的

超深井有7项难度指标位居全球第一:地下温度超200℃、压力

突破130兆帕、井壁承受应力超660吨……在如此极端环境中,

普通设备如同被投入“火力全开”的烤箱,电子元件瞬间失效,

金属结构濒临崩溃。


钻探万米,意味着连接钻头和地面钻机的钻柱,是一根长度

超过万米、由数百根钻杆连接而成的“超级细长面条”!这根

“面条”的自重就达到数百吨。在地面转动它,就像站在摩天大

楼顶端,用一根超长的竹竿去挑动地面的一颗黄豆。任何微小的

操作失误(如转速不均、提拉力不稳),都会在万米长的钻柱上

被放大成剧烈的“鞭甩效应”,轻则导致钻柱扭断、卡死在井中

(工程噩梦),重则引发井壁坍塌、井喷等重大事故。对控制精

度的要求极高!


要承受万米深井的极温、极压、强腐蚀和巨大负荷,钻机最

核心的部件——如超高强度抗硫钻杆、耐高温高压的泥浆泵缸

套阀座、超大功率高可靠性的绞车和顶驱、能在高温下稳定工作

的精密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过去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价格

高昂且供应受限。这些“卡脖子”部件,如同掐住了深地探索的

“咽喉”。


2022年底,研制12000米钻机的任务被列为宝石机械公司

的 A级项目(最高优先级)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极限较量的

攻坚战,在凛冽的寒风中正式打响!


项目组迅速集结,汇聚了公司顶尖的技术专家、一级工程师

和骨干力量。2023年的元旦、春节假期, 近百名设计师主动放

弃休假,加班加点 。咖啡和泡面成了标配,白板上密密麻麻的

公式和图纸记录着无数次的推演与争论。要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

这个庞然大物的主要部件设计,压力如山!设计团队被拆分成多

个尖刀小组:钻机主体组、井架底座组、自动化设备组、智能控

制系统组……各组协同作战,又各自攻坚。


面对挑战,宝石机械交出了“大国重器”的答卷:


“擎天柱”的力量

要支撑万米钻探的巨大负荷,传统的钻台和提升系统不堪

重负。团队攻克了 15米超高钻台大载荷提升系统的核心技术,

一举刷新国内纪录。普通钻机提升能力不过三四百吨,6000马

力巨无霸绞车使它的最大提升能力达到了惊人的900吨 !相当

于能稳稳吊起600多辆小轿车!



 “超脑”的智慧

这是钻机的灵魂所在!它集成了 全套管柱自动化系统、

双司钻集成控制系统以及革命性的 一键式起下钻操控系统 。

想象一下,过去的钻机像一群需要逐个指挥的士兵;而现在的

控制系统,则如同一位高明的交响乐团指挥家。它能同时指挥

动力猫道输送管柱、钻台机械手抓取对扣、铁钻工旋紧丝扣、

顶驱旋转下压、二层台机械手排放钻柱……多个设备如同臂使

指,协同流畅,动作行云流水。司钻坐在宽敞明亮的控制室里,

动动手指或按下一个键,就能指挥整个钻台的复杂作业,从

“蓝领”华丽转身为“白领指挥官”。


◆ “绿电”的环保

钻机的“肌肉运动”更环保、更精准!动力猫道、钻台机械

手、二层台排管装置等关键执行机构,全面摒弃了传统的液压驱

动,采用了更先进、更安静的电驱动技术 。电驱动不仅响应更

快、控制精度更高(毫米级定位),而且彻底消除了液压油泄漏

的污染风险,运行噪音也大大降低。在塔克拉玛干严寒的冬季,

电驱动的优势更加凸显——低温启动性能远优于液压系统。同

时,电动辅助绞车、电驱钻井液闸阀组等辅助设备,也实现了司

钻的远程精准操控,将工人从高压泥浆管线旁等危险区域解放出

来, 安全系数成倍提升 。


“天网”的可靠

安全是万米深井的生命线。钻机构筑了全方位的智能安全屏

障:


动态防碰安全管理系统:如同给钻机装上了“电子眼”和

“防撞预警雷达”,实时监控钻台上众多运动设备(机械手、顶

驱、吊卡等)的位置,一旦有碰撞风险,系统会立即预警甚至自

动停止危险动作。


远程遥控起升井架底座:几十米高的井架和庞大底座的起

升,过去是高风险作业。现在,工程师可以在安全距离外,通过

遥控器精准控制起升过程,彻底规避了人身伤害风险。


多重互锁与应急机制:控制系统设置了严密的安全逻辑互

锁,防止误操作。同时配备了完善的紧急停机、防喷器控制等应

急系统。


这套“天罗地网”,真正实现了“本质安全” ,让油田现

场从“高风险作业区”向“安全高效工厂”转变。


03 深地未来,能源新篇章

2024年3月4日,当深地塔科1井突破万米的消息传来,

现场沸腾了。这口井成为亚洲第一垂深井,标志着我国全自主攻

克了万米级特深井钻探技术瓶颈,钻探能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该钻机的国产化意义非凡:关键部件100%实现国产替代,

材料装备国产化率达90%,彻底解决了核心部件“卡脖子”问

题。2024年1月,它成功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成为我国钻井工程领域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随着钻头挺进至10910米完钻深度,从地心取出的岩芯堪

比“月壤”般珍贵。这些来自5.4亿年前的岩石标本,不仅将揭

示地球深部流体系统与地热结构,更将推动形成中国特色万米油

气成藏地质理论。



10910米不是终点,而是新探索的起点。这台巍然矗立在

大漠中的钢铁巨人,承载着中国智造的荣光,更肩负着端稳能源

饭碗的战略使命。当人类不断突破深空、深海、深地的边界,宝

石机械的万米钻机昭示着:向未知进军的勇气,永远是一个民族

最珍贵的“大国重器”。

来源: 中国石油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