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来讲述一名63岁的青青女士(化名)的故事:2年前青青女士刚完成年度体检,报告显示一切正常。然而,左下腹持续一个月的隐痛令她忧心忡忡。她当时来到我院全科门诊咨询:“最近体检都没问题,为什么左下腹还是隐隐作痛?还需要做哪些检查?”面对这位“体检正常”的患者,全科医生充分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阅既往体检资料,包括血液检查、腹部超声、胃肠镜等内容。考虑到体检报告中肿瘤标志物仅检测了三项,医生建议补充肿瘤标志物筛查,并进行腹部CT检查。
结果这次血肿瘤指标令人震惊:CA125高达500多U/mL(正常值为0-45)!这一明显异常提示可能存在恶性肿瘤风险。我们全科医生协助她转诊至妇科进一步评估(尽管体检中已包含简单的妇科检查)。经妇科专家建议,患者住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术中发现腹膜小病灶,病理确诊为卵巢癌并伴有腹膜转移。青青女士随后接受了手术、化疗及免疫治疗,目前病情稳定1年有余。
误区一:体检正常 ≠ 健康无忧
体检报告并非“健康保险单”。若近期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体检项目可能未涵盖与症状相关的关键检查,专业医生的判断尤为重要。
误区二:肿瘤指标升高 ≠ 癌症
以CA125为例,虽然本案例确实筛查出肿瘤,但这属于少数情况。CA125升高也可能与胸腹水、子宫内膜异位等良性病变有关,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误区三:忽视全科医生的价值
全科医学具备连续性与协调性优势,能在症状初现时帮助患者识别潜在健康风险,制定科学、个体化的随访与筛查策略,还能与其他科室、相关医院联系,因此不可小看全科医生的作用。
温馨提示 :科学就诊,助力疾病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全科医生愿帮助大家守护健康每一步!
来源: 全科医生的日常工作随笔